我以兒子為中心,但他為什麼不愛我?   

兒子沒做啥壞事,只想留一小搓頭髮

103/2/26兒子國三

當我把下方青春期孩子照鏡子的秘密一文看完,感觸真的很深~~終於發現兒子前陣子為什麼要求買一個小鏡子給他放在他書桌上的原因了。

買完鏡子後,偶會看到他看著鏡子,頭左轉右轉~照鏡子~~還好~~~那不過是借由自戀來肯定自已、增強自信心,使安全感更根深蒂固的青少年.

半年前~~~

兒子頭髮一直都是找隔壁巷弄的阿伯剪的,100元解決。

媽媽「這次您自己去理髮」

兒子「好啊~那~~那~~~我就自己去哦」

媽媽「??對啊」(似有啥玄機?)

 

剪回來後~~~

爸爸「怎會有剪跟沒剪一樣長呢?」

兒子「有剪啊~我有設計過的,我只是頭後方沒剪而已啊」

爸爸生氣「走,我再和您回去給阿伯剪乾淨點」

兒子「我不要,我只是想留長一小搓頭髮~~」

媽媽「算了啦~~他喜歡就好~~」

兒子「是您們要我自己去剪的啊~~」

媽媽「?? 好吧~您留一陣子看看好不好看」

 

過了二個月~~~

媽媽「真的很像馬鬃,髒髒的感覺,也不是很有型~前面也長了~~這趟我和您去剪好嗎? 我讓阿伯幫您剪個『很有型』的髮型~」

兒子「那要答應後面那一搓不可以剪掉哦」

媽媽「當然,一定,這是你的頭髮啊」

 

到阿伯理髮院~~~

媽媽「阿伯~上回您幫我兒子後面留的一大搓頭髮,這次保留長度,改打薄點有層次,大概留2~3指寬度就好,其他的照正常剪掉」

兒子「媽,這樣會好看嗎?」

媽媽「阿伯~您說這樣剪起來是不是會比較有型呢? ~~~」(我在後面給阿伯使了個微笑的眼色)

阿伯「對啊~上回他說後面都不剪,我也覺得不好看」

兒子「是哦?? 好吧~~阿伯~那就這樣開始剪吧」

媽媽「兒子~我看過一個台科大的碩士男生留過這種髮型,很小一搓、沒有染、留到及腰,他告訴我『高一時我答應媽媽好好讀書,不會玩網咖、不會飆車、不會做任何讓媽媽難過的壞事,只要答應讓我留這一小搓頭髮,我做了我該做到的,念了台科大碩士。頭髮留8年了,媽媽從沒有干涉~真好~~』。」

兒子「我也要一樣和您約好~~」

媽媽「好啊~以後爸爸我來負責,不過一小搓也不好照顧哦~可能會斷、會飛、會粘、會打結…不好照顧哦....」

兒子「我知道啦~~」

阿伯「您這個兒子蠻乖的,沒有要搞怪啥的,只不過要留一小搓頭髮就讓他留吧~又不會礙到別人~~~若礙到他自己,再來剪掉就好了啊~~」

兒子「對啊~~這是我自己決定的事,我自己承擔後果啦」

 

次日放學~~~

媽媽「同學有發現你的頭髮嗎?」

兒子看起來很有成就感似的「有啊~~很明顯好不好~我告訴他們『是阿伯沒剪到』,哈~~~~」

 

又過N個月~~~~

媽媽「這搓頭髮大概有8cm了哦~~」(後來留了二年,好長)

兒子「對啊~~很帥吧~~和您說的那個台科大學生像不像?」

媽媽「有點像~~不過他頭髮和臉總是乾乾淨淨的~又很會念書~~說話很有禮貌~~總微笑著~~做事很棒也很讓人稱讚...~~所以氣質看起來很不一樣~~那搓頭髮反而是特質加分.....」

兒子「是哦~~我功課比較差~~~」

媽媽「不會啦~您差他9歲~從現在加油就是了~兒子,你可以的~~~~」

[曾有人說,孩子在功課上總是不如人時,總愛搞怪引起別人注意,兒子似如此,希望台科大這個半虛擬的人物,可以讓兒子有個新的人生目標~建立孩子的信心真是不容易,尤其他上頭還有個最愛的優秀姐姐~~兒子那壓力真是我沒法想像的~~

雖他現在比較愛照鏡子(尤其洗澡時),但這不就成長的過程嗎~~以前我們不也曾如此想標新立意,想讓別人注意到我們,不影響別人就好,小事就讓孩子決定吧]

(後續:兒子頭髮被剪了,大風暴)

-----------------------------------------------

青春期孩子照鏡子的秘密

文章來源:作者Dolly/2014-02-26/媽媽經網站

為什麼孩子最近愛照鏡子?孩子把精力花在打扮上,而你又擔心孩子耽誤了學習,怎麽辦呢?家長們,你是怎麽看待孩子的這些行為的呢? 

最近發現女兒有一個問題,以前都是我給她買衣服,但在她進入國中二年級以後,突然自己提出想穿什麼樣的衣服,而且總是說「同學們也有這樣的衣服,所以我也要穿」。她每天早晨起來,待在廁所裡半天都不出來,一開始我們很擔心,以為她在裡面是不是有什麼事,後來有一次當我們推開門的時候,發現她一直在鏡子前面對著鏡子微笑,做各種表情,給自己梳各種各樣的髮型早上上學的時間很趕,她在鏡子前面還這麽浪費時間,我非常生氣,當時就罵了她一頓。

可是並沒有奏效,一個月以後,她在書房裡看書,我推門進去給她送牛奶,發現她正對著鏡子咧著嘴笑,不知道她在幹什麼。我非常擔心,是不是女孩子進入青春期都會這樣?我做些什麼才能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而不是自己的外表上呢?

 

教育專家怎麼說?

照鏡子有很強的心理學意義,是尋求主體(心)與客體(身)的對應。一個孩子接納自己是從接納自己身體外型、臉部特徵開始的。對著鏡子笑,扮可愛的人,是成功地接納自己或正在努力接納自己的人。對鏡子愁眉苦臉或拒絕照鏡子的人,同樣是拒絕自己和不接納自己。

照鏡子的象徵意義是找自己,想知道「我是誰」,這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意識覺醒。這個女孩從鏡子裡找自己可愛的樣子,是在喜歡和接納自己。有時候,年輕女孩開始照鏡子也代表性意識的覺醒,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些美的東西。

這個媽媽談到孩子總是擺出各種姿勢、髮型、微笑,還對著鏡子笑,其實對著鏡子笑就是對著自己笑,這需要一定的勇氣。我們看到很多人不敢對著鏡子笑,那是他是不喜歡自己,不敢認同自己,甚至有人不敢照鏡子,因為他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會很難過。

太愛照鏡子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自戀,自戀是青少年必需的東西,每個孩子都是從自戀發展到去愛別人。如果她愛照鏡子,就說明她喜歡自己,這也是一件好事。

這位母親把照鏡子學習對立起來了,其實這是兩件事,儘管在時間上它們可能有衝突,但就事情本身而言並沒有矛盾。喜歡自己的人會更追求完美,學習上也要求比別人強。不喜歡自己的人對自己沒自信、不好好學習的可能性會更大。

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女兒這樣做時,應做下列二件事:

一、考慮該給她買漂亮的衣服,考慮她的形象

二、自己也要學著真正開始欣賞女兒,嘴上說出來對女兒的喜歡。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喜歡女兒,女兒就不會太依靠鏡子找自我好感。

因此,要讓她知道『不一定照鏡子,通過別人的眼睛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完美』。

當然,在鏡子面前停留的多,關注自己的形象太多,導致注意力從學習上轉移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照鏡子就說孩子一定怎麽樣,很多事情是並存的,並不直接存在相互矛盾的關係。同樣,照鏡子也是少年心理發展的一個象徵階段,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 

事實上媽媽的擔心來源於她太在意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沒有想法的好女孩。但這不可能,因為現在的社會很豐富,一個十四五歲,已經上國二的女孩,正是想像力很豐富的時候,每天她大腦裡都會有很多豐富的想像。這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沒有想像的人是很糟糕的,不可能學習好。 

學習有兩種,一種是理性的邏輯思維,一種是感性的形象思維,兩種思維都好的人才可能是優秀學生,如果只有一種思維好,就有可能成為書呆子。

一個女孩,十三四歲到十五歲的時候,會發展她對自我的想像,對社會的幻想,對人際的敏感,實際上就是在發展她的心理能力,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孩子沒照鏡子以前,家長的語言和眼睛就是鏡子,家長應該很好地使用這面鏡子,經常把孩子的優點投射出來,缺點隱藏起來。多提孩子的優點,他的優點就會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優點的話,會變得很優秀。

如果總誇獎他是一個好孩子,他的行為就越來越偏向於好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被標定為壞孩子,他的行為就越來越偏向於壞孩子,這是語言的雕塑功能。

實際上這個媽媽應該感到高興,女孩做作業時,對著鏡子笑一笑,取悅自己,可以達成對緊張的緩衝。 

家長需要跟孩子講的就是要協調好時間,比如說早上起來,梳妝的時候對著鏡子笑一笑,睡覺以前照一照,平時在她的房間裡不要放鏡子,尤其是不要在書桌上放鏡子。因為鏡子有很多神秘體驗,很容易把孩子的眼睛抓過去,與其預防,不如把鏡子拿走。但可以在客廳裡放一面大鏡子,讓孩子能夠觀察到自己的舉止、面容和微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拿著放大鏡找孩子的缺點,希望孩子把缺點都屏蔽掉,變得越來越好。這種情況從表面上看是家長為孩子著想,實際上家長是在「剝削孩子」。為什麼叫「剝削孩子」?因為家長在利用孩子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包括他們的社會壓力、人際壓力、對自己的不滿意、對事業的不滿意。

如果家長的很多憤怒沒有安全的途徑去發洩,那就只能在孩子身上找發洩點,通過孩子所謂的「缺點」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出來。那是家長需要依賴孩子,而不是孩子需要家長的幫助。 

如果家長用成熟的眼睛來看孩子,孩子會是幼稚的,總有很多問題,就像拿大樹和小樹比,總覺得小樹長得不直或者長的位置不對。其實,孩子從幼稚到成熟總有一個過程,不可能天生就很成熟或者很完美。而且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家長不能用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人對小孩的教育總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歐美國家從孩子小時候起就鼓勵他們驕傲,一定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

 

前一段時間,我的哥哥帶著他的孩子從加拿大回來,小孩來到我家唱的兒歌是「我比你棒,我跑的比你快,做事比你好……」我聽了之後感覺文化的差異太大了,國內一定不會這樣唱,不會說「我比你好」,只能說「你比我好」,都是大的東西送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所以我覺得,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鼓勵他們信任自己,喜歡自己,認為自己很棒,這會使孩子更容易度過日後的心理困境,不容易發展成自我矛盾、自我衝突的人格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到大都明白他的優點在哪兒,長處在哪兒,讓他明白,不管他怎麽表現家長都喜歡他,愛他,他是爸爸媽媽的驕傲。

至於他有缺點也好,有弱點也好,學習不努力也好,只是某個時間段,某個年齡的問題,不是一輩子的問題。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具體到某一件事情,比如說孩子做了一件錯事或者跟別人吵架了,一定不要用「總是……」、「你就是這樣……」、「你從來就怎麽怎麽……」這麽絕對的詞去評價他,否則會帶有全盤否定的意味,意味著「你從來不是一個好東西」。

 

家長要說「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好孩子不能老做這樣的事」。強調他是一個好孩子,在這個定義下批評他,他會比較容易接受。家長也可以說:「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在學習上有沒有證明自己的能力哦?」孩子聽起來就不會引發逆反,心理上也不容易受到挫傷。如果家長用全面否定的話「你從來都不好好學習」,或「你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就容易挫敗孩子在學習上的努力。

 

心理知識:鏡子的秘密

心理學一直把照鏡子看成是人類體驗自我的重要時刻,連猩猩照鏡子都會出現很驚訝的樣子,因為它看到自己了。人類在照鏡子時產生的內心體驗尤其重要,他能通過照鏡子發現自我。雖然空談自我時並不知道自我在哪,但如果通過鏡子看到自己的形體,以後對自我的想像就是以自己的形象為代表的,自我人格的發展也以身體為邊界。

 

心理醫生在治療當事人時,如果當事人不能夠認同自我,比如認為自己不聰明、不可愛,挑剔自己眼睛小了、個子矮了,臉不是瓜子臉等,醫生處理當事人的這些自我憤怒時,可以鼓勵他去照鏡子,學習對鏡子微笑。但這樣的孩子常常不會對鏡子笑,他看鏡子的時候滿臉陰沉,眼裡充滿挑剔的目光,他討厭自己。這時候就要讓他走到鏡子面前,試著露出微笑來看自己。

 

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弱,如果家長經常用語言來挫傷他,就等於在靈魂上傷害他,靈魂就像杯子一樣要盛滿愛,盛滿關心,盛滿信賴。家長在孩子小時候老是拿話去傷害他,就等於給孩子心靈的杯子戳了一個洞,杯子永遠盛不滿,孩子的心永遠饑渴,沒有自我滿足,他的生活也就會永遠焦躁不安。

 

家長最好在孩子小的時候保護他,尤其是對待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還很弱,很希望父母能夠在語言上注意到他們的感覺,少提他們的缺點,少說過頭的話,盡可能多地表揚他們的優點和好品質。

其實給自己一個微笑,就是在討好自己,安撫自己。

上面個案裡的女孩天天對著鏡子微笑,應該是一個自我認同不錯的可愛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