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看的書,很棒哦~

梁旅珠教養書


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


【作者/梁旅珠 出版/寶瓶文化】



梁旅珠


北一女、台大外文系畢業,留學美國賓州大學

曾主持台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獲得新聞局金鐘獎。


從小功課優異、表現不凡的她,在親子教養上,也令人驚豔.


女兒是哈佛、史丹佛等七大名校爭相優先錄取的對象.


兒子於2011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目前擔任明曜親子館負責人、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超強北一女生,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
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
打破北一女百年創校紀錄,刷新台灣史上紀錄!
「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各大媒體追逐報導的梁旅珠,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
在孩子愈小時,就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習慣,
孩子會「放大」這些習慣,未來無可限量!

于珺(在史丹佛大學就讀,20115月給媽媽的信)
媽媽:
能夠跟世界各地來的精英住在一起,隨時隨地體驗文化衝擊,是一種享受。
能夠跟一群很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是一種享受。
知道學校裡有很多身為世界權威的教授,只要我發一封email求見,就會立刻撥空指導我,是一種享受。
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多到讓學生覺得,不論怎麼選擇都有所損失,是一種奢侈。
多睡一個小時,都會覺得可能錯過了學校生活的精采,或浪費了什麼,是一種幸福。(雖然我知道你一定會說,睡眠不足實在不是一種好現象!)


 


在北一女同學眼中,她是全才的「外星人」。
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名,國中畢業以全校最高分考上北一女。
高中被全校同學票選為台北市優良學生,北一女畢業領市長獎。她的
書法獲獎無數,她還聽重金屬搖滾、跳街舞,創立投資理財社。更令人驚嘆的是,她不補習、不熬夜小學五年級後,媽媽沒再看過一次她的考卷。她的自律、專注與時間管理,大人不見得做得到。
「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是台灣父母最想問梁旅珠的問題。
梁旅珠在這本書,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
從女兒出生起,除了愛與安全感,她最嚴苛要求的是生活教育,而且完全沒有妥協空間。
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價值觀。
對梁旅珠而言,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當你將沃土整理好,無論你播灑什麼種子,都會美麗綻放,結出豐盈果實。
女兒讀小一、小二,她讓女兒藉著「寫字」養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小三時,她教女兒做計畫表及畫重點;
小四,女兒記筆記;
小五,女兒做複習表、訂目標……這些,完全事半功倍。
至今,樂在學習的女兒,更是交出一張最令人激賞的成績單。
幼時打下的基礎教育造就出高于珺驚人的優秀,而背後的靈魂人物梁旅珠居功厥偉,但她所念茲在茲,除了「從小開始」、「先緊後鬆」、「想在前面」的教養哲學,她最想提醒父母,教
養無法速成,沒有祕方時間、耐心以及堅持,是最必要的付出。
梁旅珠教養心法:
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樣,是要下功夫花時間磨出來的。
好習慣、觀念的養成很困難,要改掉壞觀念、習慣更困難,尤其是從小養成的最是根深蒂固,所以必須有計畫、有意識的「從小開始」。
一旦對孩子訂定了規矩,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遵從。小孩子非常聰明,他們只要挑戰幾次成功,就清楚知道家裡哪幾個長輩的話可以不必理會。
為孩子訂立紀律與規範,只要能經過深思、以愛出發,適度讓孩子吃點「苦頭」,並不會讓孩子「心靈受創」。
孩子愈小,陪讀時間愈多。
不過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
協助孩子釐清讀書學習的目的並找出目標,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絕對比參考一百本K書技巧還有用。
父母給得太多,對兒女其實是一種剝奪。


-------------------------------------------------------------------


《梁旅珠教養書-父母的教養「分工」 中時雜誌2011.09.08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我認為需要分工,角色也應該區分,不要重複。
例如,不要父母兩個人都一起跳下去盯功課、管作息;可以依據父母的工作狀況、在家的時間和各自擅長的領域來做調配。 尊重對方的責任範圍,在孩子面前互相肯定,形成互助、互補的同一陣線。
兒子小四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我陪婆婆去醫院看診,學校保健室阿姨打電話給我,說兒子發燒了,叫我去接他回家。
因為當時我們在北投的和信醫院,一時趕不回來,我就通知爸爸趕快去接小孩。
辦公室離學校只有五分鐘車程,結果二十分鐘後他打來,急呼呼的說:「我不知道兒子在幾年幾班……」 我臉上真的掛了三條線:「發燒的小孩會在保健室啦!」


父母最不該輕忽的一門功課


一直以來,我家爸爸或許知道孩子幾年級,但從來就弄不清楚他們在哪一班。在孩子上國中以前,除了週末假期全家一起上館子吃飯、出遊,還有關於學校選擇、要不要出國讀書這一類比較重大的事情,我先生沒有管過孩子生活上或跟學校課業相關的任何事,全部由我一手包辦。
他唯一會出現的日子只有小孩子的畢業典禮,連各類大小表演都不出席,所以以前學校日的時候,因為兩個孩子同校同時間,我只好跑攤,一邊各聽一半,或拜託我媽代表出席一邊。


對這一點,我倒沒什麼怨言,因為我父親更離譜。我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去日本出差回來,買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衣服給我,卻讓媽媽和我捶胸頓足、抱怨連連……因為他買的衣服尺寸是七歲的!我還記得他不好意思的呵呵笑說:「這麼快,已經十一歲了喔!」 我二哥小學時曾在一篇週記裡寫道:「我已經好幾天沒看到爸爸了。」二哥的導師還因此「約談」我母親,以為我們有什麼家庭問題。其實原因是我父親從事旅遊業,工作時間長又應酬多,每天晚歸晚起。
我小時候常常已經上床睡了爸爸還沒回家,但第二天一早上學時他卻還在睡覺,所以
有時還真的好幾天碰不到面。 不過我們兄妹一直在一種幸福完整的家庭氣氛中成長,即使我父親很忙,我們從來不會感受到缺少他的關愛,我母親也成功的扮演著我們生活上的支柱。
我常覺得對孩子來說,再認真的教養、再用心的栽培,都沒有和諧的家庭氣氛來得重要,這是為人父母最不該輕忽的一門功課。
不管大人的世界有什麼狀況,小孩子很敏感,卻無法理解,在孩子面前應該要盡量
心平氣和的處理
家庭和樂,孩子就不會有不安全感;孩子情緒穩定,身心自然健康,也不會學到惡言怨語或不良的互動模式。


孩子成長的安定力量


傳統觀念的家庭分工,爸爸就是要上班賺錢養家,媽媽煮飯帶孩子做雜務,我們家剛好比較符合這種情況。我先生以前都不管孩子的事,在家只坐在書房電腦前忙自己的,所以我常開玩笑對他說,如果孩子在學校要畫「父親的畫像」,可能只畫得出他的後腦勺。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感謝他,因為他不應酬,幾乎每晚都在家,讓我在夫妻關係上不需擔憂猜疑。
孩子的成長印象中,父親的角色也從未缺席,這對家庭來說是
很好的安定力量。 常在焦慮煩憂狀態下的父母,如果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教養時容易流於情緒化一不小心就會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習慣了家裡連續兩代的大男人,這幾年每次受邀演講親子教育方面的主題,我都忍不住要大大讚美前來聽演講的爸爸們,願意花時間關心孩子的教養問題。
現代夫妻的關係不同以往,很多新好爸爸非常樂於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雙方可以商量怎樣分配扮演父母親的角色,不過我還是比較主張責任需要分工,角色應該區分,不要重複。 例如,不要父母兩個人都一起跳下去盯功課管作息;可以依據父母的工作狀況、在家的時間和各自擅長的領域來做調配。尊重對方的責任範圍,在孩子面前互相肯定,形成互助互補的同一陣線。


教養的共識和原則


回頭看來,我覺得當時先生不參與細節,讓我全權負責也很不錯。 不同的人觀念總有不一樣的地方,如果兩個人都要管執行細節,很容易產生衝突。我們把大方向談定以後,他就盡量不干涉我的處理方法,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少會為一些教養方式的小事爭執不悅。
當然,我們還是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不過我們有一個共識和原則,就是絕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也不在孩子面前質疑另一半的教養方式。 若覺得有不妥處,我們一定會利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溝通討論,得到雙方可以接受的一致立場後,再由我出面執行。習慣和價值觀的建立需要長期的一致性,如果夫妻常對孩子發出不同的指令或為教養方式爭執,小孩子不知該聽誰的,就會進而質疑父母管教的正當性,甚至利用父母的對立見縫插針找靠山,對教養來說會有長期性的不良影響。
學校老師常常稱讚我兩個孩子的
個性成熟穩重,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在家裡看到的父母立場都同步,有意見也是理性的討論,從來不會因看法相左,吵得面紅耳赤或吼叫甩門。
我先生心思細密,善於研究分析與長遠規劃,因此家裡所有事情的大方向都由他來計畫擬定,我則配合扮演執行者的角色。
兒女
上國中以後,爸爸開始會用對待大人的方式跟他們講話,有時聊生活時事,有時談人生學業的前景。 由爸爸來做這樣的事,我覺得非常恰當,因為這是我所無法表現的一種形象與姿態。做媽媽的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不免雜務纏身,常常被迫太著眼於細節,要跟孩子談「人生大事」好像比較沒有說服力。


無縫教養,父母同一陣線


高中以後,很多抉擇都攸關孩子的未來發展,爸爸的意見參與也越來越多。
孩子們都很成熟了,所以大多數的事情,我們都是全家一起坐下來討論並求取共識,同時協助孩子為自己的前途找出意義與方向。
于珺和偉庭都很喜歡這樣的談話,從中他們可以了解父母的用心,也會懂得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找出目標。 最
近一位朋友聊到她認識的一對名人夫妻,說那位太太常為了先生太疼愛孩子而大吃飛醋,每每因此吵架。這樣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氣氛聽起來不是很奇怪嗎?
于珺和偉庭小時候,因為我管得很嚴,也常常處罰他們,所以他們都比較喜歡跟爸爸一起玩,覺得爸爸什麼都好。
我一點也不在意,因為在教養方式和策略上,
我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既然我不得不扮黑臉,那就由爸爸來扮白臉。我小時候也覺得媽媽很囉唆,管東管西,還會處罰我,不像我爸那麼和藹可親,從來都不罵我。
但長大以後,我對母親的敬意與愛意絕對不少於父親,甚至會更加感念她日復一日的用心與付出。
若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應該要有意識的堅定同一陣線,攜手並肩為孩子撐起一片天,有朝一日待孩子羽翼既豐,再一起欣慰驕傲的目送孩子獨立遠行。
畢竟,父母子女間應該是單純的「親」與「子」兩代互動,而不是複雜的三角關係吧!


 


《梁旅珠教養書-我為什麼自己帶孩子? 2011.09.08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母親曾經花不少時間陪我一筆一畫的寫字,告訴我字的結構與如何才寫得漂亮的基本概念。
我記得她帶著我做的許多大小事……每多活一天,我對這些滿是滋味的回憶就多喜歡一些。 TVBS「看板人物」訪問女兒和我的節目播出以後,很多朋友都知道了她申請美國大學,同時被七所名校錄取的事。
多數人碰見我,除了恭喜,就是
好奇我怎樣教小孩的
只有一位老同學見到我,竟表情認真的問我說:「你生女兒的前一個晚上,有夢到飛龍騰空而過嗎?」 民國八十年,是新潮愛美的準媽媽們開始流行算命擇日、剖腹生產的年代。一個九月底的凌晨,我選擇
自然產,在陣痛開始四小時後很順利的生下女兒。前一天晚上我一夜無夢,生產當日無風無雨,很可惜的,天空也沒有奇景異象。 就像所有家庭一樣,據說女兒被帶進嬰兒室時,隔著玻璃,婆婆和老公一邊錄影留念,還不忘一邊數著孩子的手指頭是不是各五根,就怕孩子有先天性的缺陷。從陣痛、破水到分娩,我沒有打麻醉藥,因此整個過程歷歷在目。
經過那一番折騰,我確信這個後來被大家稱為「外星人」的小孩,是我懷胎十月生下來的……除非,在醫院有外星人臥底把「她」掉了包!我媽一早就趕來醫院看我。她一踏進病房,我立刻忍不住狂呼:「媽媽……以前我如果有什麼不乖或惹你生氣的地方,對不起!請你原諒我!」 她一臉愕然,聽我歇斯底里的繼續把理由喊完:「生孩子,實在是太、痛、了!」
爸爸也很偉大,但沒有一個男人有機會經歷那種被迫使盡全身力氣將孩子推離自己、肉體撕裂的極大痛楚。
從生命開始孕育的數週後,一個母親就開始感受到全身性的微妙變化,一種發自內在,滲透到所有細胞的生命力量。當然,更沒有任何男人可以親身體會,
這種跟孩子十個月心血相連的臍帶關係
所以,在我懷孕之後,就
決定要自己帶孩子,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比親生母親更適合照顧嬰幼兒期的小寶寶。


生產的過程,只有讓我對自己的選擇更加堅定──我發現,對孩子最根本而巨大的影響力,其實從胎兒細胞形成的那一刻起,老天就已經把它交給了孩子的母親。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對我母親有非常深刻而且不一樣的感受。


用心,陪孩子成長


我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同時也是受過大學教育的現代母親。
她和我父親是在大學時自由戀愛,克服了不少困難和阻礙才結婚的。婚後她跟著父親回到屏東家鄉高樹,曾經擔任國中老師;她說當時的高樹村很鄉下,對外交通連座橋都沒有,還得靠竹筏。後來我父親轉而從事旅遊業,他們就帶著我兩個哥哥北上,全家只有我在台北出生。
來到台北以後,我母親就放棄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
我有很深的印象,即使在台北,小時候填學校的家庭資料表時,意外發現同學母親有大學學歷的並不多。我曾經問過她,當年放棄工作有沒有遺憾。
她笑著說:「當然有!除了多生很多氣,還少了好幾百萬的退休金!」 我童年回憶的畫面裡,充滿了母親的身影,溫暖而清晰。
我記得大約六歲時,有一次我們母女倆去逛街剪布一下午回來,她才發現忘了帶鑰匙出門,我蹲在家門口等,看著她匆匆忙忙帶鎖匠回來的情景。 我記得有次發燒躺在床上,她摸了我的頭之後出門,去東門市場買了一顆美國進口的、很貴的蘋果給我「一個人」吃。
我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下午我在巷口玩,媽媽用跑的出來叫我回去接同學打來的電話……那是我家開始有電話的第二天,我此生接到的第一通電話。
我記得當我要去讓小販爆米香時,她都用克寧奶粉的罐子裝米給我。
我記得她做的鳳梨冰的味道和口感,也記得她烤的蜂蜜蛋糕的形狀和香氣。
我記得她帶著我做的許多大小事……每多活一天,我對這些滿是滋味的回憶就多喜歡一些。
只要有電視節目製作人要我邀請最感謝的人一起上節目,我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問:「可不可以找我媽媽?」


把最珍貴的,給孩子


一直到今天,我仍深深感受到我媽媽對我的影響;即使相隔數十年,我連教養孩子的方式,跟她對我的教養方式也沒什麼兩樣
有些「橋段」甚至連台詞都沒變,像「碗裡的飯菜沒吃乾淨會嫁個滿臉麻子的老公」,這種可能不為現今教育專家認同的恫嚇式教養方法,卻讓我至今仍保持著非常珍惜食物的態度與習慣。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曾經花不少時間陪我一筆一畫的寫字,告訴我字的結構與如何才寫得漂亮的基本概念,而她那一套方法,十幾年前我也幾乎照本宣科的拿來教我的兒女。
除了比我媽多讀了點書,我的個性沒她那麼好,我的手藝更是差她十萬八千里,所以,我想我一輩子都沒辦法成為像她那麼棒的母親。
我唯一學得來的,就是和她一樣,
把我一生最珍貴的資產──時間──給我的孩子。
媽媽常說,我女兒比我優秀。
她最愛舉的例子是,女兒從小生活就很有紀律,不像我小時候滿懶散的,很難叫起床。 每次我媽走進鐘錶店,劈頭就是對店員說:「請把你們店內叫得最大聲的鬧鐘賣給我。」而我還是一樣,用三個鬧鐘也叫不醒。我媽一大早就必須一邊做早餐,一邊伴著鬧鐘鈴聲一直狂叫:「旅珠!旅珠!」所以她總是說,她要把「旅珠珠」這個聲音錄下來放一千遍。
過去這些年來,我出國請她來家裡住、幫忙陪伴孩子時,她發現每天早上,我女兒乖得很,輕聲叫一下就起來了。
最近她在電視訪問裡,又再次拿這個例子強調我女兒比我優秀,我就回敬她一句:「喔!這樣表示我是比你好的媽媽,因為我教得比你好!」哈哈!


 


--------------------------------------------------


超強北一女生高于珺, 錄取哈佛耶魯等7名校


高材生高于珺挑史丹福 媽媽梁旅珠曾是節目主持人 /2010/08/23


哈佛、耶魯、賓州、史丹佛等七所世界頂尖大學,今年全部錄取了北一女畢業生高于珺。在9月赴美留學前,被同學戲稱為「外星人」的她上電視接受專訪,與曾是旅遊節目主持人的母親梁旅珠侃侃而談她們的「學習之旅」。


外表文靜的她,其實有著「無聲的狂野」


因為從小四開始,高于珺就栽進書法的天地中,別人引以為苦,但她卻當成是樂趣,平日在家揮毫,還喜歡戴著耳機聽「重金屬」音樂。
從小獲獎無數的她,也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還當著主持人方念華的面前揮毫,一點也不怯場。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在國中曾被當「啞巴」的高于珺,升上北一女後竟然加入有氧舞蹈社,且熱愛街舞,堪稱是允文允「舞」。


但她的狂野還不僅於此,在高二時,不顧繁重課業還創設「投資理財社」並擔任社長,理由是每個人都需要賺錢,也需要用錢,所以投資理財很重要。


 


為何能夠培養這樣的資優生?


梁旅珠表示,音樂與語文(英文)其實是越小接觸越好,在女兒低年級之前,會儘量安排嘗試各種才藝,但之後要學什麼,都以女兒的興趣為前提,絕對不強迫,因為「快樂學習」才有效。


由於梁旅珠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只要「苗正了」之後自然就會直,所以在國小一、二年級階段,她坦承對女兒的態度是「斯巴達」式的管教,完全沒有「妥協」的空間,目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讀書習慣,之後就逐步放手;到了小三時,也曾教導如何上課記筆記、找重點,以養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梁旅珠本身是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主持過中視【世界真奇妙】的梁旅珠(搭檔是柯志恩),在分享教養經時,還不斷與風格轉趨活潑但不失專業的方念華「輕鬆過招」,害得方念華在節目中還不時露齒大笑。


梁旅珠也在「學姊」的「刺激」下,不藏私的透露更多教養子女的「勝利方程式」。


 


例如被問到如何與另一半分工時,梁旅珠感性的說,對兒女的教養,丈夫比較像是「策劃者」,至於自己則是「執行者」,雖然她看似很重視學業,可是她從不過問「分數」,像有時難免也會考壞,但是對於女兒帶回家的考卷,她只問錯的題目是否懂了,然後就簽名。


 


高于君在高一時,就參加中央研究院舉辦的生物資優營,又參加社團,有興趣的書法也持之以恆的練習,讓人很好奇她到底如管理時間,能夠應付這麼繁重的課業。對於方念華的問題,自律甚嚴的高于君表示,她因為讀書習慣已經養成,所以會自我安排時間,例如功課在學校完成後,回家除從事自己的興趣之外,也會看書看到晚上11點才就寢。



高于君也謙虛的表示,其實她不算是資優生,例如在國中階段,她絕對比班上最認真的同學還要認真,花在課業的時間不會比他們少


此外,有時也會覺得課業很無聊,但轉念之後,她都把每一次的考試當做電玩之類的闖關「遊戲」,這樣的挑戰就會很好玩。


高于君在小學階段是就讀私立復興小學,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母親的「學妹」,但她顯然比母親更厲害,也因為勇於展現自我,且自架部落格,讓讓國外頂尖名校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等大學全都打開大門,刷新北一女學生百年來錄取國外名校的紀錄,而她也將於9月飛美,至史丹佛攻讀生物科技。


-----------------------------------------------


北一女高于珺 小六即設定留學目標按部就班圓美夢 七名校任她選


2010-07-26 中國時報/石文南


北一女中畢業生高于珺國小六年級那年接觸到美國互動、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出國讀書夢想即深植心中。她個性文靜、以「穩」見長,一步步自我充實、擬定計畫按部就班,今年創下申請美國七所頂尖名校全獲入學許可的完美紀錄。最後她決定到史丹佛大學攻讀生物科技,「美」夢成真。


除了史丹佛,高于珺今年也申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及賓州大學等五所長春藤名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等七所美國頂尖大學。


她從小就懂得自我規畫,以超強的執行力,按部就班完成設定的目標。母親梁旅珠表示,于珺小六那年到美國遊學、熟悉環境,沒想到要準備束裝回台時,于珺說要留在美國,好勸歹勸才回國。


高于珺高一即十分忙碌,對生物有興趣,參加中央研究院舉辦的生物資優營;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她再度到美國參加夏令營,確認美國的教育模式的確是她所要的。


回國後高二階段,她向北一女校方申請不參加升大學的模擬考,斷了國內升大學之路,這也是她前往美國就學重要的一環。


梁旅珠表示,孩子太早出國,在自我認知上會有困擾,高中畢業後到國外讀大學應該是個適當時機,並讓孩子明確知道「是台灣去的華人,到美國是學習新知」。



就讀北一女期間,高于珺的學科成績全班第一名、全年級廿名內,課業從不必老師或家人操心,而且免修生物、英文課


她的托福成績新制考了117,高得驚人。


高于珺不死讀書,高二時創設了「投資理財社」並且擔任社長;也曾獲得教育部主辦部落格大賞高中組第二名。並且得到全國美展書法組國中組的第一名、全國萬人揮毫高中組第一名,獲票選優良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多元表現,在在成為申請美國大學的有利條件.



高于珺的部落格:書法無聲的狂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