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兒子碩士 (50)
- Jan 19 Thu 2023 22:00
兒子碩士畢業了
- Oct 01 Sat 2022 21:00
孩子能自律就能穩定成長
孩子能自律就能穩定成長
111/10/1(六)兒子碩二
臺大生的特質 (看著兒子,好像有符合) AI時代教養觀(洪蘭教授)
日子如白駒過隙,孩子才離家一個月就想他們了,兒子不像女兒每天LINE常CALL回來關心~真所謂出門像失蹤,回家像撿到~~而支援我放心的是因二孩子都很自律自主、耐挫,生存能力極強。總告訴他們「不是優秀的人才自律,而是能自律才是優秀的人」。比起我那年代讀書能翻身,現今資訊多元,當網紅、明星也能賺很大,要求孩子只讀書已不再是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有負責、自制力、好品格的一輩子能帶著走的能力!
老媽「兒子,最近忙嗎?都不太敢連絡你….」
兒子「哦!老媽!我很忙啦~跟您說,我實證結果OK了,在寫論文了,老闆說我原則上應該能趕上1/31畢業!」
- Sep 10 Sat 2022 21:00
英文版碩士學位論文
英文版碩士學位論文
111/9/10(六)兒子碩二
在台灣何以要用英文寫碩博士論文?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吳珮瑛教授
兒女回來四天過中秋,真好~~閒聊時仍關心兒子學習進度
媽「我看你成績單,你學分都修完了耶,剩論文了」
- Sep 09 Fri 2022 20:00
教養,不是叫養
「教養」,不是「叫養」
111/9/9(五)兒子碩二中秋節
愛因斯坦「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我的孩子沒有聰明絕頂,求學路也平凡,但EQ很好。最好的教育,學校只是輔佐基本學問學習,實際上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港灣,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
那段0~18歲成長黃金期,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教誨有最深的潛移默化影響,父母的生活、思維、教育和處世方式,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有決定性的作用,長期且深遠。
兒子「媽,您有沒發現,做小生意的、教育界的、待企業的,教養子女的方式差很多嗎」
- Jul 16 Sat 2022 21:00
材料所出路
材料研究所出路
111/7/16(六)兒子碩二上「在放手的地方,看見孩子的能力」
「材料為工業之母」,高科技或傳統產業,都是以材料作為發展的基礎。
材料系所畢業後出路多元豐富:鋼鐵、塑化、紡織、造紙、機械等傳統產業,到光電、面板、半導體、資通訊等電子產業,至航太、運動器材、新能源、醫藥、生技、化學檢驗產業等等,都迫切地需要材料相關領域的人才。
材料科學:材料製程、結構及性質
- Jul 01 Fri 2022 21:00
更換碩士論文題目
- Jun 28 Tue 2022 21:00
理工科有必要留學嗎?
理工科有必要留學嗎?
111/6/28(二)兒子碩二上
孩子能自律,學業、健康和成就都更出色!教導紀律不是要控制小孩,而是教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我眼睛開刀,兒子放暑假勞請他回來住幾天照顧醫生叮囑要多躺著的我~~
久久沒見的兒子練了一身肌肉~兒子說他練6塊肌純粹健身為了自己,有規律、有計畫鞭策自己,不斷累積,體能體態便能逐漸提高。希望他在面對人生壓力挫折也能一樣,才能讓自己能力增強。~~
老媽「兒子,畢業後還要不要再接念博士?」
- Dec 19 Sun 2021 22:00
人生思考期的避風港
人生思考期的避風港
110/12/5(日)兒子碩一
有對朋友是華裔紐西蘭公民,在台經營事業,個性非常豁達開朗、對事沒有太強烈主觀意識、更不會好惡愛恨、看事情淡泊但透徹,很值得深交的朋友。
偶到他台南家泡茶聊聊孩子,先前兒子升大二暑假-紐西蘭壯遊,曾去他紐西蘭家小住幾天。閒聊中提及他朋友2個念軍校兒子技術移民在紐西蘭航空公司修飛機,第1年年薪紐幣8萬元,第5年年薪升至紐幣12萬元(折台幣約240萬),也在當地買了房,堪稱人生勝利組,但去年疫情相繼離職(不是請假,是離職哦)回台待業至今,大人們感嘆無法理解現代年輕人的人生思為。
想起兒子當年的飛修夢~( 選讀高工飛修科、高工飛機修護科的升學路),人生終有很多無限可能~~我堅決不願孩子一生都活在父母、別人的期待中~~朋友都說是因為兒子在軌道上了,但選念研究所和選擇投資標的思維是一樣的「未來可能是什麼?」,進而和投資一樣,要思考停損一樣「未來可能退場機制?」。
即使念完研究所,進入業界都還可能要打掉重練重學。掛上第一學府是優勢也是負擔,殘酷社會的所有人對你的期待相對高,印象也從90分開始加減,容易因小細節被扣分。學歷不是必勝關鍵,軟實力才能為亮眼學歷背書,若還是跟不上快速的變動趨勢,屆時仍可能被時代淘汰。
印度人和華人因數理能力比較好,在矽谷都發展很好。但華人太謙虛,結果總躲在幕後努力,雜誌上分析印度裔善於表現,高階主管人數比例會較多,然我也都教孩子知書達禮、溫良恭儉讓,是不是錯了?
2個孩子也和我一樣,認為「我很努力,別人一定看得見我」,總默默努力且總消音自我管理得很好。但說真心的,我們總看到要糖的比較有糖吃而偶生羡慕。一命二運三風水,朋友都說我專業能力比老爺好,但老爺一路職場生涯總碰到很棒的伯樂,而我運勢較弱,長年努力也只為家獲取基本經濟生活。這種對比希望女兒這次轉職(內湖科技園區的日商)能真實感受「選擇比努力重要」,好好規劃她的職涯。
- Dec 18 Sat 2021 22:15
提前入學研究所的學籍
- Dec 17 Fri 2021 22:00
異化
異化
110/12/17(五)兒子碩一
好朋友的兒子,台X一中第1名畢業,每個人都確信他能上醫學系,去年大考莫名的失常,朋友先幫他註冊xx系再辦休學重考,今年再次沒如願,最後先復學,但復學後心仍過不了坎,朋友甚是擔憂。再看這類激勵文哈佛凌晨四點半 真只對某些孩子有作用.
想起兒子當年失戀( 為何失戀會那麼痛)至今對感情停緩,還好碩士還算是個可以使盡全力的目標,希望他感到空虛時能轉移注意力、勁有地方使。
人在面對空虛感時,會讓人感到不適,想逃離時卻有時會用不良習慣去填滿,然後再懊悔,媽媽的擔憂永遠無法停歇,我只能寫寫BLOG,面對成年子女幫不上啥忙,其實,太完美方程式的人生反而讓人更易挫折,有時還讓人變得貪婪、渴求沒有的,然後陷入死胡同。
和女兒聊起這些事,她告訴我有關「異化」,孩子的世界真的很迥然有異,很驚訝女女兒在過去的歲月到底經歷過什麼,那要多糾結她才會主動去看這類文章、去探索生命的出口啊~
- Nov 28 Sun 2021 22:00
學生用平板筆記神器
學生用平板筆記神器
110/11/28(日)兒子碩一
窮養方式並不太是指要用一種通過對「窮困」和「艱苦」切身感受,帶給孩子性格、心態、磨礪、鍛煉來達成。而應該是讓孩子有勤儉節約美德、生活有機會體驗挫折、能獨立生活、偶受點委屈、能承擔責任、能樂觀有愛心。父母別在這方面省錢,會拉孩子格局和眼界。「以始為終」「以終為始」的教養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兒子碩一,爸爸幫換了台NB和手機(舊的給我用),為鼓勵女兒續返念商碩,爸爸說仍可比照辦理,但多年來,物質對女兒是沒有用的激勵工具,不是她有錢而是她總有自己的出脫想法。富養、窮養教育沒有絕對對錯,重點是我們給孩子什麼樣觀念想法,他們會受影響。成年後,孩子內心是富足或貧窮,不全是物質造成,而是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上學期疫情期間,都遠距上課,這學期9月開學實體上課~~
媽媽「兒子,我聽朋友說,大學生現在上課人手一台平板?」
- Nov 20 Sat 2021 21:00
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的元宇宙
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的元宇宙
110/11/20(六)兒子碩一
世界變得實在太快速,知識都快跟不上時代,我們常認為父母思想太老無法溝通,但我們和孩子同樣存在這問題,一旦我們不關心新科技動向,脫節了將來和孩子的距離還會更遠。
長期有閱讀商周、Money..等雜誌,此時心情和台灣大哥大林之晨總經理一樣「我很擔心自已是個農夫,無法想像未來,卻還用農夫的想法,過分去影響孩子」。「未來當員工來自元宇宙時代,舊有的溝通模式、薪酬機制還能吸引人才嗎? 不能再用農夫傳統思維來管理企業了」。
媽媽「冬天了,你怎滿臉還冒青春痘出來呢?」
兒子「忙啊~睡比較少吧,剛考完期中考,可以來小補眠一下」
- Nov 13 Sat 2021 20:00
凡不考試的都重要
110/11/13(六)兒子碩一
近日晚輩朋友的孩子相繼上國高中,常會來洽詢哪兒補習效果好?有朋友假日常加班,她說高中孩子一學期補全科要8~12萬,她得多賺點錢才夠負擔。全家全心在努力「補習」這事? 我真心不贊同補習。
朋友說「那是你孩子優秀,不用補也能上好大學」,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老問題了,每個孩子都有他適合生長的環境,不是讀書料,補了習就變讀書料? 讀書料不補習就能上好學校? 事倍功半的學習真是好嗎? 加諸孩子的壓力,是連我自己都不想承受的。
要家長們放棄孩子補習真的會很沒安全感,但希望為人父母能重視這件事,只有家長想透想開 孩子才能解脫。我二孩子國中時,也世俗迷思的補了小段習,幸好只補2年數學理化,高中就都沒補了,像投資停損一樣省了不少錢。(補習是為了幫助老師、補習班蔡老師、不就考個試嘛、數學蔡老師、挫敗的國文補習、不補習只想參加晚自習、女兒補習賺錢、你的人生補習班幫你補?、成績好 未必人生好)
唯分數論也可能達到「孩子很會讀書」,但若沒有其他本事,就業後要在社會上立足會很辛苦。日本松下公司選擇人才時偏向尋求「70分人才」,他們認為有出息的孩子從小都有「成功智力」, 跟成績好壞關係不大!
- Oct 30 Sat 2021 22:00
大學讀錯系要重來嗎?
18歲的抉擇-大學讀錯系要重來嗎?
110/10/30(六)兒子碩一
歷年台灣哪個職業最賺錢?我75年考大學,那個年代選系,資訊不對稱,選系所都是迷惘和錯誤。也沒什麼好選擇,因為有考上大學就不錯了。學科不能被當,一定要如期讀畢業,因為不想繳重修費及畢業後要立即就業賺錢,和現在的孩子環境真的不一樣。如今,單一專業能力闖天下的時代已過去,跨領域的專業能力才能面對變化莫測的職涯。
我二個孩子都發生「進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唸了不喜歡的系」,但最終仍撐著、辛苦的硬把冤枉路念完。
女兒選系時就很牽強,而當時的我擔心孩子就業困難,在她態度還不夠堅定時,竟錯誤的介入干擾她選系,終念到大二真覺選的系沒興趣,所以自己另補修第二專長學程學分,畢業後又為了五斗米而選擇用主修學業就業,一做還做了五年。大二起,我一直知道她學習不開心,因為她心中有自己的第一志願,我不該用我那年代觀念干擾她的。
兒子高中念飛修科原應報考動力機械群,終改報考機械群,念了四年機械系,發現不喜歡,研究所再更換軌道轉材料所。有女兒前車之鑑,兒子所有的志願我都沒敢吭一聲。
- Oct 10 Sun 2021 21:00
張忠謀董事長的簡歷表
- Oct 03 Sun 2021 22:00
吃睡來的183cm
吃睡來的183cm
110/10/3(日)兒子碩一
別讓孩子輸在睡不飽
兒子國小國中成績總吊車尾(兒子牛後雞首的轉變),經過「我」的努力發現,成績這事兒實在不能強求,轉為把重心用在「孩子的吃、睡」。孩子小時候腦部發育還沒完全,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睡眠,終我只在意他吃和睡,期望睡一頓好覺學習會更好,天真的想「能不能靠吃睡殺出競爭力」? 因為睡眠學習法(不是睡眠中戴耳機聽教學錄音帶哦)說「大腦在睡眠過程中會進行記憶重整,過濾清除不需要的記憶,會把重要部分保留下來,進一步形成長期記憶,會有助於解決困難題目,領悟學習內容」。
當孩子成績差時,父母都有期待,但我沒有努力找補習班,沒有把他每天的時間塞滿,沒有一直在實驗看他能不能進步,只鼓勵他可以完全沒有時間限制的看英文影片、英文小說(內容都有過篩)。可能我自己資質差,念書一路也是辛苦,不願再讓孩子受一樣罪,念不來硬要背真的很苦,豪無成就感。也怪,兒子實在是睡很多,但他小學時心輔中心還轉知我「兒子可能因睡眠不足而有些過動症狀」?
大學時兒子能長到183cm真的是過去歲月吃睡來的,那個在南部家沒有冷氣的家,他能熟睡到「手動」才能叫醒他。研究說「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黃金期是pm10~am2點」,要趕緊熟睡,否則會枉費這天賜良藥。「增強記憶最好的睡眠,晚上10點睡,早晨5:30起床」。兒子睡眠習慣在國中前養成很規律,到高中時開始翻轉想念書時剛好用上,真是天衣無縫的完美。
- Sep 26 Sun 2021 22:00
研究所修課及抵免學分
- Sep 26 Sun 2021 19:00
高溫會抑制學習表現嗎?
高溫會抑制學習表現嗎?
110/9/26(日)兒子碩一
我家住南部市區,培育二個子女,家中雖沒有冷氣,學習還行。冷氣安裝城鄉差距大,兒子國中高中時,學校都有調查,班上家裡沒有裝冷氣的都各只3位,所以他被『同學』歸為「弱勢家庭」。我家夏天不吹冷氣的好處
我的家屋後是矮房和小學,很通風。到目前孩子都北上念書了,我們家仍沒有冷氣,我很愛地球? 好微薄力量,沒這麼偉大,有和孩子找出替代方案(通風、沖水、去圖書館、….)、毅力訓練、不排斥運動流汗、想訓練孩子人生不能被一台機器控制….。
享受一個舒適讀書環境,就能把書念得好? 人生成就是由冷氣空調決定? 人一旦舒適了就會把書念好? 我倒不認同這種絶對的因果論。
兒子「媽,搞不好小時候我們家有裝冷氣,我早考上台大了」
- Sep 25 Sat 2021 22:00
要離家孩子常回家嗎
要離家孩子常回家嗎
110/9/25(六)兒子碩一
朋友A的孩子B出外來我的城市念大學,她規定孩子原則上每個月都要回北部1次,我偶會帶點好料去看看B或約吃飯。
~~和孩子~~
B「阿姨,您規定您兒子多久回來一次?」
我「規定? 這事為何用規定的,想回來就回來唄,忙就別回來唄」
- Sep 21 Tue 2021 20:00
男孩的蛻變
男孩的蛻變
110/9/21(二)(中秋節)兒子碩一
兒子小時曾是個令人緊張的孩子,如今平穩了,不少朋友總問我這麼多年來是如何導正他? 如何走過那些年? 說著說著會又忍不住流淚,是種甜美感動欣慰…. 兒子闖禍了 救沈迷電腦的孩子 兒子答應再也不玩電腦 兒子的一小搓頭髮
兒子小時候狀況多,和女兒天地差,教養姐姐的成就感、簡單順暢,讓我對兒子的闖禍剛開始總常「進階版教養不是會更好….」「女兒不會這樣…..」但小孩是無法比較的,更何況雙胞胎也很多是天地差..不同小孩是來讓父母一生磨練得更成熟更好的。
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被保護,更需要規律。習慣,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影響,孩子永遠記得父母的憤怒咆哮,但孩子對「愛」的感受同樣會有記憶,會縈繞孩子腦海一輩子。
印象中的畫面,兒子犯規時,我對兒子沒有咆哮過,但總會忍不住的在他面前眼淚,嚴重點忍不住會把自己關在廁所嚎啕大哭,是種自責吧,大一點後他總接著會和我一起流淚,然後道歉,有時事後會主動寫悔過書給我,看了信總又感動流淚,年幼的孩子真的很無辜,因為他還沒成熟到知道自己的行為『算是有犯錯的』,父母陪伴導正真的很重要。而我很幸運,孩子高中就回到和姐姐一樣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