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另一所學校


米媽/寶瓶文化/20100504



米媽一家人住台南,這是我閱讀過與我住得最近的作者,文中插圖相片多在熟悉的台南,那麼的貼心~~


教養的路深受米媽影響,她應比我小個十來歲吧~但經驗卻是成熟、正確多了~~


特別是實作的部份,我還要努力很多,尤其是孩子較大了,有些要培養已有困難~~


真可惜,太晚認識米媽了。(又想到再生一個的念頭….)超認同下面這段話的。李偉文醫師家中也是一大面書牆....


『孩子,喜愛與我到圖書館尋寶。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教室,但是,我期待他們一生與圖書館保持親密的關係....。圖書館的書,連結了許多人的情感.....。如何將閱讀自然地引入生活空間,是我們對家庭生活安排的重點...』



作者網站:米家的慢走與樂活



米媽簡介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美國南加大音樂系獎學金演奏碩士。


因孩子出生而暫停博士班課程,投入全職媽媽行列,孩子,是她進入「母親」這所學校的導師。


 


米爸簡介


一位來自放牛班,如今任教於大學與研究所的老師。於藝術、設計、動畫等跨領域整合創作、教學與設計。


 


一對全天下最特別的父母!


他們從紐約搬回台北,又從北台灣搬到南台灣


他們認為未來的競爭力,是多元,是根植於生命與生活,而不只是課業成績。


他們的付出,讓一對孩子閃爍耀眼、令人驚豔的光芒。


當比賽結果公布,女兒擁抱了第一名的同學,米媽驚訝又感動。「所有的比賽,都只有一個第一名;但,人生不應該只把『第一』當成重心;許多的過程,都是努力、都是累積,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學習。」


當讀小學前的孩子,忙學ㄅㄆㄇ、識字,她和孩子討論國字的演變,在遊戲中學英文;她讓孩子到7-11,從買東西中學加減;而比識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的共鳴。


對於考試,她會問:「你盡力準備了嗎?」、「寫錯是因為不會?還是因為粗心?」並充分與孩子討論答案。她不希望孩子只追求好成績,而犧牲做學問的樂趣。


她讓孩子與不同的家庭、族群相處,既擴充孩子的情感經驗,也讓孩子明白生命中的深刻與同理心。


陪孩子做「生命樹」,讓孩子寫下心裡的傷,是抒發、療癒,也讓她更了解孩子。


與孩子觀看電影、共讀書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與孩子看展覽、表演,儲存「美」的記憶。


學樂器前,她讓孩子先懂得欣賞音樂、喜歡音樂;從大自然中啟發孩子的觀察力與專注力,她給孩子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觸覺「五感」的生活。


「孩子,是母親生命中的蝸牛。」她放慢自己的速度,接受慢慢熟的學習與教育,用相同的高度陪孩子一起看風景。


 


米媽最令人動心的教養觀


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每個孩子的出生,有著自己的mission,這些生命的豐富,會成全他自己。


父母,是將孩子與生命牽在一起的那雙手。


教育,是寫給生命未來的一首歌。


未來的競爭力,是通識教育的多元。所有的學習都是生命的土壤與養分。


競爭力,不是知識懂得的多少,而是對生活的多元與觸角、生命的能量與平衡發展。拋開大人的成見,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潛能。


孩子不是縮小的母親與父親,而獨立的個體,需要成人願意放棄複刻自己的成就意圖。


學習態度的養成比學習成果更重要;給孩子學習動機,比給孩子一堆知識更重要。


孩子跌倒時如何站起來,比不會跌倒更值得鼓勵。


每個家庭都應該寫下自己的故事,父母帶著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教養方法,而不是複製專家或別人的經驗,蒐集來的資訊,應是參考資料而不是標的。


孩子是天生的劇作家、藝術家與詩人,他們小小腦袋的運轉會讓你驚豔。


學習的精華,不是答案或公式或考古題,而是思考解題的過程。建構「孩子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好的學習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