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書櫃上的藏書~今天再閱讀一次


關懷強迫症


觀念取自「天才都是誇出來的」一書/100.3.20


父母總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卻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
關懷」或「關心」人,一直被認為是好的行為,把它們和「強迫症」連起來,好像關懷、關心別人倒成了問題了?


大學裏,每到新生入學,就常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鋪床、交費,好像孩子自己什麼都做不了。家長也知道不對,可是克制不住,這就是強迫症。


家長愛孩子,才關心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這有錯嗎?
對孩子所有的關心愛護,有一個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


你要愛孩子,就要讓他將來生活得好。


你要讓他將來生活得好,就要讓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夠的經驗。


要讓他有足夠的經驗,你現在就不能剝奪他獲得經驗的機會。


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關心。


 


17歲男孩的家長說:「我的孩子什麼都不太懂,所以我必須得替他處理。」


如果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獨立人格,將來在社會生活中肯定是弱者,你就毀了他


現在,他不依賴你,你很痛苦;他依賴你,他獨立不了,他很痛苦。


實際在家長獲得滿足的同時,已經害了孩子。


有時候家長關心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很多家長都認為,我吃了這麼多苦,我怎麼能眼見著孩子吃苦、犯錯?
家長總希望自己人生的所有經驗,所有經歷過的痛苦、挫折,都能夠作為間接經驗讓孩子學習和借鑒。


但是家長忽略了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沒經受過任何痛苦、挫折,他的挫折承受力就強不起來


只有遇到真的痛苦,他才能體驗


家長特別重視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但是社會經驗的學習更是非常重要的學習。


如果家長因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遮罩所有的痛苦挫折,實際上害了孩子。


 


被關心的人是很痛苦的,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有獨立的需要,也有能力去幹一些事情,但有"關懷強迫症"的家長,拒絕承認這些,他們排除一切孩子可能脫離自己獨立的潛在因素,堅決否定孩子的能力,這樣,就扼殺了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成長。


 


對孩子來說,只有兩種可能:


如果堅決反對這種關心,就會產生嚴重的衝突;


另一種就是服從和依賴,於是整個能力就退化了


 


家長在給孩子提供並不需要的關心時,能獲得滿足?
不僅是家長,還有很多人都是通過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來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心理滿足的。


所以,他們會強烈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關心和幫助。


如果別人不接受,他們就感到很痛苦。這點在家長和孩子身上表現得最明顯。


 


好多家長自己有失落感,沒有真正支撐自己人生價值的東西,所以要拼命通過關心孩子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生活得充實,就不需要通過幫助別人來確認自己的價值。當別人有需要時,他也會熱情地去幫忙,但不會依賴這一點,不會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