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有吃苦的機會-我想第一步便是父母的心態要正確,只要父母願意找機會訓練孩子,就對孩子多少有幫助,即使晚了。若父母總用「他應該改不過來了」來當作所有的理由,我想是很可惜的。


 


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上班了,有了收入,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可是入了社會的孩子.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錢根本不夠用。


他丟了一句話給父母「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20091123


  現在的社會,對於人的要求甚高,競爭激烈,事業是天職,每個人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知識和才能,真正的成功是取決於自己的毅力和勇氣。


  家長從小就要把孩子當成強者來培養,強者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吃苦的精神,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自立、堅強、進取的思想,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呢?


 


()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裏,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


心理上要獨立,首先,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日本的孩子從小家長就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裹,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別人來幫忙,那是別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從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來鍛鍊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教育觀念上,日本也從小灌輸孩子,自己國家資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設置生活挫折和障礙


  在生活中,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要孩子完成適當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物質和精神獎勵,以調動積極性。


也可以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農村生活體驗,夏令營,與農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動。家長可以付費的形式來要孩子完成家務等,西方的孩子在十歲後就在家裏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家長主動與孩子吃苦


  由於現在的家長忙,與孩子的溝通少,造成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如何去彌補這個缺陷,那只有靠家長多與孩子在一起。


所以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


  孩子怕苦,就不會成功,就不會搞好學習,遇到困難就後退,悲觀的對待生活,這樣很難適應社會的競爭。(摘自:日本新華僑報網)


 


 


 


不用怕孩子吃苦


【文:黃明秀 台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不知是否因少子化,當今的家長總將孩子捧在手掌心,當作心肝寶貝,認為應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讓孩子成長過程一帆風順,無後顧之憂,捨不得孩子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挫折,但事實上,過度保護反而不利孩子的人格發展。


 試看,怕孩子流汗,孩子整天在冷氣房享受舒適的空調,一出家門,在太陽底下馬上不支倒地;每天車子接送,孩子懶得活動,上成功嶺受訓的新兵,不少人無法順利跑完 三千公尺 ,軍方也不敢要求;據聞有些家長陪著孩子求職面試,家長主動積極發表意見,求職的孩子反倒像事不關己,對面試的工作沒有什麼意見,讓面試的公司不知是誰想來工作。


 其實,孩子並沒有家長想像中的脆弱,忍受挫折與延宕滿足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培養的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沒有挫折,如果孩子小時候有遭遇挫折的經驗,他會得到如何從挫折中重新站起的毅力與勇氣;但如果到了成年以後,才遇到挫折,便可能因無法承受打擊而一蹶不振


如果真正希望孩子一輩子快樂,就不要怕他吃苦而過度寵愛。因為現在怕他吃苦,長孩子大以後可能要吃更多苦。


讓孩子嘗嘗挫折的滋味,反而讓孩子衍生抗壓力,也能激發智慧與勇氣因應困境,孩子累積學習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的經驗,對孩子而言,有絕對正面的助益


 如果爸媽總是鉅細靡遺的安排一切,讓孩子安全無虞的躲在爸媽的羽翼下,孩子對各種事物覺得事不關己而漫不經心,孩子漸漸失去生活的衝力,爸媽的愛與保護反而是害了孩子。


因為有失敗、遭遇挫折的經驗,相對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珍惜努力的成果,這樣的快樂對孩子而言,才是真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