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噻~~ 這篇文章真是超棒的,一定要看完它哦
家長放手~~讓孩子更有未來競爭力
作者:林孟儀出處:遠見雜誌2007年9月號/低碳變黃金
放手的學問,已是全台父母的必修教育學分。因為外在的全球化時代,人才競爭特質,早就不同於以往;也因為內在的探索自我,讓孩子即使慢飛,也能續航到終點。
「我,林芝帆,自願從景美女中轉學到開平餐飲學校……,」這是九年前,放棄就讀台北高中前三志願的林芝帆,寫給擔任小學教師父親的一封「切結書」。
笑容甜美的林芝帆,今年暑假剛結束在美國迪士尼豪華郵輪一年的服務工作,抽空回台灣探視家人。
「這一年我最難忘的是,曾經在郵輪上看到落日的金色餘暉中,好多海豚一起躍出水面的景象!好美喔!」林芝帆興奮地描述著一年來,郵輪航行於加勒比海間所見的點點滴滴。
林芝帆在郵輪上的100多位同事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甚至還有模里西斯人,平時郵輪接待的客人更是來自世界各地,工作環境猶如小聯合國,每天都充滿了新奇與挑戰。
「如果沒有轉學念開平,我可能就會念大學,現在就坐在辦公室裡,很無聊地打著電腦,過朝九晚五的生活吧!」林芝帆不敢多想像,照著傳統的路子走,人生會有多麼乏味。
放手力量大,支撐勇於選擇非主流的孩子
林芝帆從小對烹飪感興趣,加上國中同學就讀開平餐飲學校,使得在景美女中已經要升高二的她,向父母提出想降級一年就讀職業學校的決定。林芝帆違背主流價值觀的想法,一度讓父母震驚不解。
幸虧在開平餐飲學校董事長夏惠汶的協助與勸導下,媽媽才理解女兒的選擇,而爸爸雖猶豫,仍放手支持。
夏惠汶指出,林芝帆父母的放手,讓她在求學時期的轉捩點上,換得了不一樣的人生。
由於學科底子好,又對餐飲有興趣,林芝帆在開平期間,曾在全國技能競賽勇奪餐飲服務組金牌。
畢業後,林芝帆在夏惠汶提供獎學金的鼓勵下,出國深造,前往澳洲以三年時間取得澳洲藍帶廚藝學校國際餐飲管理與服務學士學位。
之後林芝帆曾於大堡礁的度假飯店實習半年,並應徵在迪士尼郵輪上服務一年;工作約滿後,目前她正計畫申請到英國或杜拜的飯店服務。
不用念明星高中,不用拚大學指考,林芝帆走不一樣的路,依然能培養自信與國際觀;她的工作舞台,就在全世界!
但是,要如何養出這麼不一樣的台灣囝仔?相信是許多台灣父母們心中共同的焦慮與疑問。
林芝帆想向台灣的父母們建議,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方向,而且有決心去做,家長就要「放手」,支持孩子去實現、體驗自己的選擇、接受磨練。家長若有不同的意見,在彼此充分溝通後,最好還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必修放手學分,為兒女的未來競爭力加分
放手的學問,已經是全台父母的必修教育學分;因為在全球化時代,人才所需要的競爭力,早就不同於以往。
因為,未來人才競爭力的養成,已經不在知識的灌輸,而是求知、創意與解決問題等自發能力的養成上。
「大陸學生背誦的能力更厲害,台灣的小孩子要怎樣才能不一樣?」人力資源培訓專家,團隊發展國際公司顧問蘇俊維指出,「只有讓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思考、找到興趣,孩子才有能力去學習!」
台灣的父母們回想起學生時代,共同的夢魘不外都是:花很多時間在背誦,與反覆練習考試卷,蘇俊維也不例外。
但他強調,認知學習有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批判等的幾個層次,但一般台灣學校從小學開始,只著重訓練記憶與理解。「現在的職能,也就是競爭力,是這幾個層次都兼顧才培養出來的,一種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表示。
所以,蘇俊維即便住在桃園,仍情願讓兩個兒子每天通車來回三小時,就讀新竹縣北埔鄉的公辦民營試辦小學——大坪國小。而蘇俊維不僅撥冗擔任家長會長,還帶領桌球社,連擔任小學教 師的 太太也請調到大坪國小任教。
蘇俊維這樣的決定,在友人眼中,無異於將孩子送往鄉下的放牛班,不然就是常被誤解為:「喔,你的小孩就是念森林小學啊?」讓他無奈苦笑,只得一再重頭介紹大坪國小。
探索自我方向,慢飛的幼鳥更有續航力
其實,大坪國小吸引蘇俊維及一群竹科家長的最特出之處,除了必修小提琴等音樂薰陶,更設有「研究課」。
從小一開始,大坪的學生每學期必須挑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做研究,並於期末交出一本報告;報告的章節從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到結論俱全,就好像小學生版的碩士研究論文。
蘇俊維的兩個兒子就自己上網、找資料、找答案、找圖片,做過布袋戲、太陽能、蕭邦,甚至五峰鄉土石流的一本本研究。
已經念新竹建功中學二年級的大兒子,雖然不擅長考試技巧,國一成績起初都在及格邊緣,但因為小學就培養出擅長找資料、做報告的能力,他很快就找到對的方法,例如蒐集有用的參考書而趕上進度。
「研究課讓孩子主動發掘興趣,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孩子的學習動機保持得很好,就對學習這件事有興趣,也比較有續航力!」蘇俊維深信。
因此,他並不擔心大兒子銜接國中後的成績表現,「他也許起步慢,但人生不在一時的競爭,也不是只跟台灣的孩子競爭。學習不用速成,應該讓孩子自發去探索。」
只要父母肯放手,給自由、給空間,孩子不怕慢飛,重點是他飛的,是不是自己想去的方向。
閱讀「世界」這本書,學籍設在哪 不是問題
說到放手讓孩子「飛」,知名旅遊親子作家丘引,可是台灣一絕,比任何父母都來得大膽。丘引帶著一雙子女周世昕和周寂琦,從他們國小時便一同自助旅行十多個國家,經常向學校請假的結果,是 成為 老師眼中的「黑名單」家長。
女兒周寂琦升小六時,丘引就把她一個人丟去南非上兩個月的小學;國小畢業後,丘引還將不會講西班牙文的女兒送去秘魯當一年的交換學生;國二時,丘引更決定將她送到美國受教育。
原本在台灣痛恨老師威權與體罰而討厭上學、適應不良的周寂琦,在美國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裡,自動自發成為畢業成績全A的模範學生。適應台灣教育的兒子周世昕,也在念建國中學二年級時,縱使只學過一年的德文,卻在丘引的鼓勵下,勇往德國當一年的交換學生。
周世昕到了德國,曾問丘引:「德國的學生下午1點就放學,台灣孩子晚上9點還在學校、安親班,但是為什麼德國比台灣強?」
「當時我說服他去當交換學生,就是要他出去看看,華人歷史這麼悠久,為什麼進步得這麼緩慢?年輕人要去看看外國人是怎麼求生存的。台灣這麼小,更需要走到哪裡都可以自在生存、跟人家相處的能力!」丘引一語道破。
而旅行,就是丘引最為推薦,讓孩子用眼睛「看」的學習,看看世界上不同人、不同生存方式的最直接方式。
立基於「比較」的教育,抹煞學習力與想像力
不論是讓孩子去念職業學校、送孩子去讀體制外的實驗學校,或是把孩子派到國外去獨立生活;對教育別有見地而勇敢放手的台灣父母們,已經愈來愈多。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與價值觀都不夠多元的窘境之下,這些父母們甘冒各種嘗試的風險與一般人不解的眼光;試圖跳出體制教育的框架,闖出一條路來,才有機會教出不一樣的台灣囝仔。
「看到生存環境的競爭,父母往往還是會向體制妥協;但是,他們忘了,現在的競爭不在台灣,而是放諸四海!台灣的教育,缺了人文、思考、判斷、同理心……,」一提起台灣的教育問題,丘引總是滿腹牢騷,不吐不快。
「台灣教育最可怕的就是『比較』,一直要孩子跟別人一樣,忽略孩子有自己的特質傾向,」丘引舉例,在台灣,很不幸地如果成績太好,老師家長就會要孩子去考醫學院,即便孩子的興趣不在那,「如果每個人都當醫生,那誰來生病?」
她認為,台灣的教育亂象,都是大人的問題,因為小孩都是白紙一張;只有讓孩子照天生的能力和興趣走,才可能變成終身的學習者。
教改運動先驅、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也以古諷今指出,19世紀時,教育體系、學科銜接並沒有那麼有系統,卻仍可以培養出按照興趣,自修而成的文豪、哲學家、科學家;現在的教育體系過於按部就班,不僅抹殺學生的創造力,教育反而還造成了父母們的緊張。
丘引強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不能催,只有包容不同,讓不同的孩子完全發揮,這個世界才會多采多姿。
當家長學放手、當助力,任孩子學自主、找方向,就是這份互信互賴,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台灣的教育園地裡才能開出各具姿態的t花朵,教出各種不一樣的台灣囝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