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他渡過13歲的學習挑戰

作者:楊俐容 出處:親子天下

載自親子天下網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49

13歲,正是孩子上國中,面對更難課業的挑戰期,也是思考力邁向成人的關鍵期。每個孩子思考力的成熟快慢不同,父母可以怎麼幫助他?

家長甲說:「我的孩子很用功,成績也一直相當不錯,不知道為什麼上了國中之後,一樣的努力卻無法得到相同的成果。看他每天花好多時間念書,成績卻始終無法提升,人愈來愈沒自信,情緒也愈來愈低落,真是令人心疼又心急!」

家長乙跟著說:「我的孩子啊,只要願意多花一點點時間在功課上,成績就可以大幅提升,偏偏他每天關心的都和功課扯不上關係。只要是有興趣的課外書或事情就一頭埋進去,但一碰到課本、習作、評量,他就煩躁不已。老是抱怨我們一點都不了解他,只會給他壓力。

他最常說的就是:『你們大人只在乎成績』、『讀那麼多書將來又不一定用得到』、『不念書還不是一樣可以成大功、立大業』,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他了解課業的重要。」

家長丙嘆了一口氣:「唉!聰明也好、用功也好,至少你們的孩子都還有優點。我的孩子,老師說的他有一半以上聽不懂,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一天混過一天。真擔心他自暴自棄或學壞,更擔心他將來沒有一點競爭力。想到未來就替他擔心,不知道怎麼幫他才好?」
家長丁在一旁聽了不禁暗自慶幸:「我家這個孩子從小就對學習充滿興趣,上了國中之後更像開了眼界一樣,每天回來都興致勃勃的轉述老師上課時提到的一些新知識。談到社會事件,他還會引用公民課學到的知識去描述與解析。想來我真是太幸運了!」

 

青春期子女的同儕關係

作者:國玲

「吾家有子(女)初長成!」本是值得歡喜的大事,但幾乎無一倖免,所有家長都會感嘆:

「孩子怎麼變了?」

「怎麼朋友永遠擺第一?」

「朋友都是對的?」

「朋友比家人還重要?」

最後不免嘆息:「嗨!以前那個貼心、乖巧的孩子,怎麼不見了!」

沒錯,這正是所有青春期孩子的共同表徵!

人,從小到老,都少不了「朋友」;而對青少年來說,「朋友」更是重要!

青春期,是孩子在脫離嬰兒成長期後,第二度成長快速的階段!

他的身體與心理上,都開始了急遽的變化,他正急於:探索自我、尋求自我認同。

對過去的一切,開始存疑,像價值觀、道德感;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方向等,感到茫然,憂慮;因而,此刻的他,內心正極其惶恐,那種茫然與焦躁,像在黑暗中急切地摸索,要抓到一線光明--而這光明必須是他可以信靠、所認定的,他將遵循著它,當它是個楷模典範,而逐步發展成一個獨立的自我!

它,孩子所認定的楷模典範,是來自家人與週遭的人物及他們的思言行動,經由他的觀察、思考、分辨,而後吸收或排除,成為他的智能,陶鑄成了「他」--一個獨立的個體。由此,他的個性逐步成型、他的人格也漸次陶成。

這階段,若父母、兄長、老師,能得到他的信賴,成了他的朋友,這「益友」,便能善盡陪伴及引導的功能;他會安然追隨,平穩地渡過青春期,快樂順利地成長。 

而除了父母親師外,天天與他共處的同年齡層、同儕友伴,有著更直接、更鉅大的影響,這些朋友,更可能形成「楷模典範」!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之所以要三遷,就緣由此!

因此,許多父母會安排好的大環境:選擇學區或學校,選擇社團(宗教信仰團體或參加各式活動團體,合唱、舞蹈、棋藝、武術等)。

而在升學壓力下,我們的國、高中生除了補習,幾乎沒有課外活動;因此,除了關切孩子的學習,疏導學業壓力,更要關心他的友伴,並要與他們的家長們交往,不僅互通消息、溝通觀念想法,彼此還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朋友。

此階段的孩子,是純潔、正義的!因此,父母绝不能「信口」批評或譏諷他的友伴,像嫌棄他們的家世或成績表現,指責他們的舉止或裝束等。

(還記得當年父母如何批評我們的朋友,所引起的憤懣、不平與反感嗎?)

有經驗的父母絶不做人格上的攻擊:「他不是個好孩子!」「真是沒家教!」等話語;寧願按住憂慮,耐心提出問題或探問他的感覺及看法:「他常這樣說話嗎?」「他的穿著很特別呢!」

寧可讓他自己去思考、去判斷,更重要的是聽聽他的看法與想法。

若發現有不合適的友伴,也要站在他的立場思考、觀察!

多一份同情、體諒,孩子會懂得我們的苦心,他不會不通情達理的;相信,在這樣的歷程中,他學到了如何分辨「益友」與「損友」,這門「擇友」的功課,於他一生有益!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的辛勤教化,絶不會徒然;此刻,他心中正在探究:孰是孰非?哪個對?哪個更好?也就是說,他正在學著獨立判斷!我們要給他思考的機會,以更多的耐心與愛心,陪伴他、守候他,他不會讓我們失望的。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