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裏?》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書作者: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本文轉載自【讀者文摘2009年4月號】
本書探討傑出的成功人士為何與眾不同。
為什麼披頭四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
哪一點讓比爾.蓋茲如此卓爾不群?
葛拉威爾十分清楚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
他在加拿大埃爾邁拉鄉間長大,這個地方的楓糖漿節遠近馳名。他的父親是土木工 程 教授。
葛拉威爾要求父親每天早上開車送他到 三十公里 外的地方學游泳,遭到拒絕後,轉而練習跑步,高中時奪得長跑冠軍的榮銜。
「有時,限制反而可能為成功創造條件,沒辦法游泳,我只好跑步。跑步讓我學會了當作家所必須具備的毅力。」他說。
問:天分和智商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重要。那麼,若想成功,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答:
天生的資質和一定的智商是必須的,但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平常的經歷。
比爾.蓋茲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運氣好,上了一所好學校,讓他在校讀書期間,能夠花大量時間為電腦設計程式。
他開公司前,已有一萬多小時的設計電腦程式經驗。
在他那個年代,有這種經驗是極為罕見的,因此他能夠脫穎而出。
披頭四當然有音樂天賦,但真正讓他們成功的是演出經驗。
當年,他們接到邀請,來到德國漢堡演出,每週七天,每天演出五個小時。他們在樂團成立的早期,就獲得如此演出經驗,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他們有沒有天分?當然有。但他們投入的時間也比別人多。
問:一個孩子如何才能成為未來的比爾.蓋茲或老虎伍茲?
答:
比爾.蓋茲和老虎伍茲的父母有個共同點,就是允許孩子專心從事使他們快樂,而且也特別擅長的事情。
這兩個人也都從小就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從事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再強調一次,他們不只花了一點點時間,而是大量時間。
就他們兩人而言,就莫扎特而言,就許多我稱為「奇人」的成功人士而言,這個神奇的數字似乎是一萬小時以上。
問:是否到了某一年紀,再想成功就不太可能?
答:
大導演希區考克(Hitchcock,又譯希治閣)直到五十多歲才拍出傑作。
印象派畫家塞尚(Cézanne)直到五十六歲才第一次舉辦個人畫展。
大詩人佛羅斯特(Robert Frost)、華萊士.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和許多其他人都是到了晚年才寫出佳作。
有時候,也有人是年紀大了才得到認可,這也很常見。
個人的才能不會自動轉化為成功,成功還受到更廣泛的環境、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約。
問:請談談你自己的成功經驗。
答:
成功是優勢不斷累積的結果。
就我而言,若要了解我,先得了解我的家族,要追溯到十八世紀的牙買加。
我是非洲黑奴與白人農場主的後裔。
幸運的是,在牙買加,黑白混血的後代可以獲得自由,這一點與美國南方不同。
所以,儘管我的曾祖母是奴隸,但她的兒子卻可以當牧師。
這一點給我們家族帶來了相當特殊的優勢,這種優勢世代累積,所以我的外婆才有可能成為頗有成就的專業人士,而這又影響到我的母親。
我很幸運地繼承了家族的優勢。
問:你覺得有所謂一夜成名的事嗎?
答:
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這也正是我擔心《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這類電視節目的原因。這類節目讓人錯誤地相信,真的會有那神奇的一刻,你會被人「發現」,一夜成名。這可能是電視的運作方式,但絕非現實世界的運作方式。在任何一個行業中,若想取得成功,都需要大量的專注、熱情、動力、天分,此外還需要其他種種因素的配合,而這些因素在電視上都看不到的。
成功不是走大運,絕不僅僅意味着被命運垂青。
正因為如此,《美國偶像》節目中的優勝者最終鮮少能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大部分都只是曇花一現,然後就消失了。我們應該好好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葛拉威爾:走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1 在工作中發現生活的意義和靈感。
2 努力工作。
3 發現努力與回報的密切關聯。
4 主動去做複雜的工作,以免因重複勞動而感到無聊。
5 獨立自主,盡可能做自己命運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