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資優班 課程
高一:人文與社會科學導論、經典導讀、日語、口語訓練、英文小說選讀(一)
高二:專題論文寫作、西班牙語、口語訓練、英文小說選讀(二)
這些課是犧牲英文、社會、美術、音樂、家政、健康與自修的課換來的。
女兒必須等高二學年結束,才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念書~加上週六還是繼續學日文,又仍留在XX運動校隊,假日都要到學校練習~女兒實在很忙~~
媽媽「明天我要回外婆家,您要不要一起回去?」
女兒「可是我一直想在段考後,在家烤方塊酥吔」
媽媽「?? 可是您很久沒有回去看他們了吔~」(上次是2月底)
女兒「可以週三掃墓再回去嗎? 拜託啦~」
媽媽「這學期不是又修西班牙文嗎? 應多複習,西班牙文不好學哦~」
女兒「知道啦~」
媽媽「您材料買了嗎?」
女兒「今天下午都準備好了~明天早上烤~下午和晚上會用功念書啦~」
媽媽「好吧~希望學測就考上心目中學校,不要再考指考了」
女兒「對啊~我也是這樣希望~這樣高三暑假才可以安排很多事~我會加油啦~」
[女兒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很願意強迫她,只要她尺度有到位就好~讓她自由奔馳吧~]
成品
外面買的
------------------------------------------------------
「學科能力測驗」(學測1月考) 以及「指定科目考試」(指考7月考)
問「我不要考學測,只要參加指考,可以嗎?」
答「最好不要,因為有很多不錯的大學校系指考大考分發入學時,也要採學測檢定門檻,學生只好也都參加學測。」
這對一心只要參加指考的學生來說,這確實不合理。若是學測表現失常的考生,會受影響。
若學測考34級分,如果想進設定學測檢定門檻的大學校系,不必考指考就可以宣布淘汰出局了。
若學測46級分,只有國文達均標,很多熱門校系都設定更高門檻,對這些同學來說不公平。
若學測只考30級分,沒有一科通過均標,參加指考分發更慘。
落點預測考生,學測成績多半在50~60級分之間,級分在這個區段的考生,最難選校系。
這些考生中,有些程度很好,但學測失常,如果下定決心不參加申請入學,利用這幾個月好好準備指考,有可能衝高指考分數。
但衝高指考分數後,他們要擔心的反而是能否通過部分熱門校系的學測檢定門檻,真是兩難。
要準備指考的同學!!
101學年度各大學校系招生條件,101學年度共有66校、1691個系組參加招生,指考預訂101/8/8放榜。
單招學校仍維持四所,稻江管理學院、台灣首府大學、立德大學、興國管理學院,不參加大考分發。
很多學校指考登記分發時,採計考生的指考成績,也設下學測成績門檻。
例如台灣大學:醫學系(考生學測成績,自然、數學要達頂標)、財務金融系 (學測社會、自然達均標)、經濟系 (社會、自然達均標)、生物產業電機工程系 (自然達前標)。
------------------------------------------------------
關於「學測綁指考」的回應與說明 /教育部第一處 潘莉瑩
學測主要 是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旨在測驗學生是否具備高中生應有的基本學科知能,以及接受大學教育應有的基本知識。 因此學測主要用於「甄選入學制」:大學校系可以依其性質、需要,先訂定一個學測成績 篩選標準,只有達到此一標準並且在一定人數倍率之內的考生,才可以參加該校系第二階段的指定項目甄試,進而擇優錄取。
指考則為大學校系選才需要而設計,測驗內容較為專精,主要適用於「考試分發制」。該制最初的規劃是大學各校系可訂定指考的 0 至 3 科,用以分發考生,但目前已改 為皆需採計 3至6科指考成績(含術科考試),並可依照各校系特色,自行設定加權科目與權重,俾便篩選到適合就讀該校系的學生。
由於「考試分發制」中,有些大學校系認為學測部分考科有助於其篩選合適的學生,故而也會以學測的成績作為篩選標準,使得「達到某一標準的學生,始能進一步 以指考成績參加該校系的分發」,因此導致外界誤會,而有了「學測綁指考 」的疑慮。
其實,這些在「考試分發制」中,同時採用學測與指考成績的校系,是以學測成績作為檢定門檻,而以指考成績作為進一步篩選學生的工具。
例如台大財經系在指考中只採計國文、英文、數學等最低科目數的三科成績,而希望學生要具備社會與自然學科的基本知能,故而設定學測之社會與自然考科的均標作為門檻,可說降低了考生指考的壓力,用意可取
又如台大醫科則希望運用較多的評量工具,以較多的資訊,更準確地篩選適合進入該校系的學生,所以除了採計6科指考成績之外,也特意設定學測各科檢定標準,作為入學依據。
基本上,學測與指考成績採計多寡,是各校系依其特色與需求擬定,無論選擇何種組合方式,皆各有其用意與考量,並無以學測綁指考之想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