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女學好英文 南韓家庭分隔兩地


智邦生活館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譯寫■葉興台


很多台灣家庭為了讓子女有更好的成長環境,由母親帶子女移民到美國、加拿大等外國,父親則留在台灣打拚,每年出國探親的時間只有兩、三次。


南韓家庭為了讓子女學好英文,也出現類似台灣家庭成員分隔兩地的情況,而且人數不斷上升。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由於不滿南韓僵化的教育體系,愈來愈多南韓家長希望幫子女取得競爭優勢,由母親帶著子女到紐西蘭、美國等英語系國家留學幾年,以讓子女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父親則留在南韓工作,這些家庭被稱作「候鳥」(wild geese,原意野雁),根據統計,目前有4萬多名南韓學童與母親住在海外


 


這是南韓家庭首度因為子女教育問題,而出現家庭成員分隔兩地的情況,與過去父親暫時赴海外工作、母親和子女留在國內,扭曲婚姻關係和儒家倫常的情況相異。


 


為了維持兩個家庭的開銷,不少南韓家庭已經千金散盡,因為陪伴子女赴海外留學的母親,基於簽證問題,無法在當地工作


 


根據南韓教育發展中心的數據,2006年有29,511名小學到中學學生赴海外留學,為2004年的近一倍,為2000年的近7倍,這些數據不包括跟隨父母赴海外工作或移民的學童,這些家長有不少也是基於子女教育因素而離開南韓。


 


而根據美國和紐西蘭政府的統計,美國的海外留學生中,南韓學生人數居第一超過103千人紐西蘭的海外中,南韓學生人數居第二多,僅次於中國學生。然而,與其他海外留學生不同的是,南韓學生多半在小學階段就赴海外留學,認為愈小學英文愈好


 


去年有6,579名南韓學童在紐西蘭留學的中小學就讀,佔海外留學生人數的38%。16個月前,帶兩個兒子來到奧克蘭就讀瑞穆拉小學的母親金順伊表示:「我們討論送小孩到紐西蘭留學,已經討論了兩年,最後才下定決心,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做,我們知道必須在某個時間點做這件事。」


 


送子女赴海外求學的家長,一開始都算很有錢,而且多半會送子女到美國,但最近幾年,愈來愈多南韓中產階級家庭送子女到費用較便宜的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


時間較多且較為富裕,每年能赴海外探親的南韓父親被稱作「老鷹父親」(eagle father),


沒錢又沒時間赴海外探親的南韓父親則被稱作「企鵝父親」(penguin father)。


 


這種現象已衍生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引發南韓總統李明博的關切,他最近表示將聘請1萬名英語教師。李明博指出:「這是個史無前例的現象,南韓是全球唯一擁有如此現象的國家,讓人感到相當遺憾。」


 


南韓學生經常在國際性學科測驗中名列前茅,但學生的不快樂,也使教育的財務成本和心理成本大幅增加,這也是南韓出生率低的原因;去年南韓的出生率僅1.26,為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


 


南韓家長表示,南韓學校不僅沒有教好學生英文,也沒教好全球化時代必需的關鍵能力,例如創意思考。很多南韓人認為法,南韓經濟在歷經數十年的高成長後,現在已經開始放緩,而且還被中國和日本等經濟大國夾殺。


 


這批海外留學生可能要等幾年以後才會返回南韓,因為他們多半是在小學階段就出國留學。但在2000年初,很多南韓學生是在中學階段出國留學,且多半改善了英文成績,最後順利就讀美國或其他英語系國家的大學。對有些南韓留學生而言,他們到海外留學幾年,只是為了就讀南韓一流大學而做準備,如位於首爾的延世大學,開始提供更多英語授課課程。


 


對紐西蘭公立中小學而言,南韓學生是他們重要的經費來源,海外學生就讀紐西蘭公立中小學每年的費用為87百美元。經濟上的好處有助於化解紐西蘭人對龐大亞洲移民的憎恨,這些亞洲移民已重塑奧克蘭市的面貌,並且讓若干郊區的房價大漲。


 


金順伊表示,她相信兒子若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提高他們就讀南韓菁英中學的機會,最後更能就讀首爾一流的大學,她先生朴日梁畢業於知名度不高的南韓某大學,使他的就業過程很不順遂。


 


在來到奧克蘭之前,金順伊夫婦曾讓10歲的大兒子朴俊成上課後的英語補習班,也讓8歲的小兒子朴俊宇上英語教學的幼稚園,住同棟公寓的家長經常會聊到子女的教育問題。


 


即便如此,金順伊兩個兒子的英語進步幅度有限,他們還聘請英語家教。金順伊表示:「我們不認為補習班會教好英文,不送兒子出國留學,我們又很不安心,因為其他家長都這麼做。」


 


金順伊的兩個兒子在最近的一個下午,從客廳的百葉窗瞥看鄰居的小男孩普來斯是否到室外玩耍,他們一下子就光著腳,拿著樂高生化戰士衝到外面。


 


金順伊很高興兒子能順利融入社區和學校的生活,而且可以用英語交談,但她擔心小兒子的韓文很破,很可能形成韓國認同危機。


在英語和韓文之間求取適當的平衡,在兩兄弟回到南韓時非常重要,因為要擠進南韓一流學校,競爭相當激烈。


 


梨花女子大學(Ehwa womans University)教授吳郁惠表示,南韓婦女的社會地位提高和經濟大權增加,加快了這股「候鳥」移民潮。保守派人士抨擊這群候鳥媽媽執著於子女的教育,卻冒著摧毀婚姻的風險,他們表示,這些婦女的真正用意是儘可能遠離自己的婆婆。


 


這些候鳥媽媽表示,她們是東亞最偉大母親孟子之母的現代接班人,孟母經過三遷之後,才為孟子找到適當的教育環境,這個故事廣為南韓、日本和中國社會熟知。


 


近兩年前與兩個小孩來到奧克蘭的家長張素晶表示:「我不知道為何孟母受到尊敬,我們卻被罵得要死,我們來到紐西蘭,用意與孟母三遷相同。」張素晶6歲女兒艾咪的英語能力已大幅改善,目前的閱讀能力已達到八年級水準。


 


張素晶的先生朴凱文並不完全相信家人分隔兩地所帶來的好處,他是勉為其難的同意妻子帶兩個小孩到紐西蘭留學,並且前後去了兩次。


在妻子和小孩前往紐西蘭後,擔任工程師的朴凱文搬進南韓人稱之為officetel的大樓,大樓裡的房間可用作辦公室或公寓,聽到候鳥父親在獨居後容易放縱自己,他戒了酒。


朴凱文在首爾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很孤獨,想念我的家人,家人應該住在一起。」


 


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表示,夫婦分隔兩地多年,不僅扭曲婚姻關係,也會傷害父親的角色,而父親向來是南韓儒家文化的重心,若干分隔兩地的夫妻甚至有了外遇,有些婚姻最後以離婚收場。


 


研究候鳥家庭的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崔陽石表示:「即便出現了問題,很多夫婦也基於小孩的教育而選擇忽視。」


 


攜子到紐西蘭留學的朴珍媛說,她與擔任眼科醫生的先生金允石的感情變得更緊密,因為他們已經分隔兩地長達4年半,每次團圓就像是度蜜月。


 


朴珍媛表示,她每天與先生用電話聊幾個小時,但一雙兒女從未要求與父親講話,先生也從未要求與兒女講話。朴珍媛表示:「也許我們是個奇怪的家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