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真是好~列入兒子「每日一章」印給他看~以前給文章,我會畫重點。現在我是請他邊看邊畫重點給我,再就他畫的重點和他討論~吸收效果比較好~
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人才在哪裡?」是全球老闆共同的焦慮,2012年教育特刊以「能力扎根」為主題,特別專訪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談談如何幫年輕人打造炙手可熱的將才基因?
出生於教師家庭的杜書伍,名字是爺爺取的期許他能「與書為伍」。畢業於建中、交大計算與控制系,原來人生規劃是電腦工程師;因加入神通電腦推廣英特爾微處理器,讓他白天當工程師推廣晶片,晚上當總編輯推廣科技知識。他成功將聯強國際經營成全球第三大高科技通路商著稱,私下是一個好與人分享觀念的校長。
以下是杜書伍的專訪:
所有東西都必須整合知識,而不只有單一專業。
專業知識可能是一朵紅花,但紅花一定要有綠葉陪襯。
大學我念的是computer science,因為知道未來要到企業界,所以我選修了很多管理的課程。這對我一路走來,幫助非常大。
聯強找人,看內涵、特質。
能力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叫根源能力,一種叫專業能力。
根源能力是學習各種事物的能力。
專業能力是你懂不懂電子,懂不懂會計。
因為世界在變,你一輩子要不斷學習,有這能力就比較能永保不被淘汰,除非你不學。
聯強重視的,是根源能力要好。
我們也重視專業能力,但根源能力好的,專業能力都不差,因為他學東西快,會抓重點。
根源能力是可教的,非常可教。
它包括五種習慣與能力:思考、系統、結構、整理、分析。
首先,你要不斷觸動他思考,不斷以問題引導。
思考就像是引擎的轉速一樣,轉得快還是慢?是不是常在轉?不轉的話,什麼都沒有。
這裡面還要「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就會動腦筋。
老師和父母不要百分之百地掌控小孩的眼球,可以引導,但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去主動觀察。
動腦筋要動得對,需要「系統」,把相關的事情都納進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後面」有什麼,把相關的東西都點出來,慢慢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講事情的時候,則是在運用「結構」。
如果別人講話沒有結構,你可能聽不懂。你自己講話,也需要有結構。
再來是整理、分析。
日子不是十年如一日,每天這樣過,很多事情要做總結、整理。
假如有這五個習慣,你拿到一本新書的時候,你會拆解它,看裡面的系統和結構,是怎麼構成的。
有的人不是,他從不拆解,看到一件物品,就是一個方形的物體,他永遠不會有深的瞭解,只是表面的瞭解,那就不是叫做「學會」。
學校應該是學這樣學習的習慣,思考模式的習慣。
但這五個習慣背後還有條件。
他必須不斷追尋到底未來想要成為什麼,將來希望成為怎樣的人。
這樣的思考一啟動,相關的東西就會進來,帶進整個「系統」。
只是這樣進來的資訊是雜亂無章的,總要釐清清楚,所以要整理、有結構,也能分析利弊得失了。
要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同場加映:體驗磨練,不要一味求快
我一輩子都感覺自己在走鋼索,戒慎恐懼。我很幸運沒有掉下來,雖然有風險,都沒有很大的危機。
其實人生很難規劃,但我抓對了三個觀念,讓我一路走來沒出大差錯。
第一,年輕人要開創新夢想,與人競爭,最重要的是抓緊機會學習。
我念大學時,每個寒暑假都到電腦中心實習。
這不是因為自己有規劃與遠見,而是有怕找不到工作的危機感。
我大學以前懵懂好玩,但進入大學,發現要面對的是未來,因此趕快強化自己的知識與經驗。
在知識部份,我除了修本科系(交大計算與控制學系)學分、輔修管理科學,還自己買了將近六十本書來讀,甚至服兵役時還抱了一大本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學到軍中去K。
在經驗部份,因為我屬於務實派,學東西沒看到實際運作就覺得格格不入,所以就算實習沒有薪水,但我寧可如此,可以拉大視野,而不只求打工賺錢。
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前幾年,我歷練了很多,從企劃、工程、行銷,到行政管理、總管理處,從工程師做到管公司水電紙張,公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接觸過。
當時很辛苦,每天只睡四到五個鐘頭。
但我不想跟老闆說我只做一兩件事,另一個不做,我就是要熬過去。
目的在希望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所以當我真正經營公司的時候,發現這些都摸過了。
第二,是一定要有耐心。
現在資訊發達,所有東西都快,讓我們覺得所有東西都該快,所以對速度的衡量都壓縮。但有些東西快不得,要有時間去磨練體驗。
有無磨練體驗,就像是白切肉與滷肉的差別。
白切肉水煮就好了,但滷肉要熬很久;
白切肉沾醬油一樣會有像滷肉的鹹味,但水一沖,味道就沒有,滷肉就不會,這就是有無時間磨練的差別。
所以什麼該快、什麼該慢,一定要想清楚,不是隨社會一切都要快。
第三,一定要讓自己有時間沉靜思考。
因為現在社會步調快、資訊多,電視、網路一打開消息就很多,但訊息廣泛不等於知識。
現在接收到很多訊息而非知識,讀訊息只是約略吸收,真正的知識要靜下來鑽研細嚼,才能體悟。
所以應該要買書來讀,不是在網上看訊息,要讓自己有夠多時間思考,這樣才能對外界事物增加判斷力。
人對未來的判斷力是一路思考修練而來。
人生就像走一條滿布濃霧的路,走一步頂多看三公尺,但多練習後眼力就會變好,可以看到五公尺、十公尺。
隨著年紀愈來愈大,修練愈來愈多,能看到的路就會愈來愈長,就能看到未來的方向。
一路走來,就算面臨困難,也不要害怕,事情有錯,就求救,找資深同事、找主管來幫忙,所以以做事情來講,不會有什麼挫折,沒什麼大不了。就算犯錯,下次別再犯就好了。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有一種人,看到別人創業成功就想起而效尤,或是看到某個產業很發達,就一頭熱地栽進去,完全沒考量到創業是要錢的…
少年鱷魚幫
閱讀就是這麼迷人的一件事,因此,不論是課堂上或是課後,老師們無不希望透過創意、結構的設計,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透過自己獨特的理解...…
出國留學、打工必讀
對打算將孩子送出國的父母親來說,種種疑問、擔心、資訊的取得等,由此套書可以了解出國後不論打工或留學的實際樣貌...!
除了公事,發現自己熬不過去、不敢下決定、與人衝突、覺得沮喪,請教資深人員與主管,他們會幫你解決,那對他們都是小問題,只有你自己覺得很大。
現在台灣愈來愈多元,年輕一代的頻寬相對比以前大,資訊很流通,事情可從極右看到極左,這是非常好的薰陶環境。但必須認清,年輕人的創意要能轉成實用才叫創意,否則只是醜人多做怪。
台灣能提供年輕人的歷練環境不只創意,台灣的華人世界企業運作內涵比大陸好,年輕人畢業後能學到很好的企業運作。
大陸求知欲強,但沒這個環境,就像我們以前要到美國才能學習。現在我們有環境了,但要懂得收斂玩樂時間,真正去練習,才能養成實力。
結合兩岸三地優勢是我們在大陸經營競爭的優點。
香港的優勢在英文好、環境活潑,能與歐美廠商溝通,大陸的優勢是在地文化,而我們靠台灣嚴密的運作制度、規劃能力與運作思考,把兩岸三地的優點結合起來,因此能在大陸成功。
年輕人一定要回過頭來認識自己。
選取人才時,我們選的是相對成熟的人。
聯強沒有三十歲以下與五十歲以上的人,但這指的是心理層面,不是實質層面。
現在年輕人因為年輕,閱歷少,對自我的認知也少,所以很多人是用感覺認知,因此有時很自負,有時很沒自信,有時又非常矛盾,初一十五不一樣,這就是因為完全靠感覺。
回頭認識自己,才不會有時覺得自己行,有時覺得自己虛,只要努力肯學習,把自己的視野拓寬,就會有發揮的機會,也會培養出比較好的判斷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