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


101/12/9()煮婦老媽


大學畢業22年了,明年1月要辦第一次的全家福同學會,過去也召集多次,但總是無寂而終,原因是太多人不在台灣、很多人失聯了。


班代傳來的通訊錄,讓我想起很多過往的事,但當天我有必修課的班級要上課,兒子要上課,女兒正值學測倒數,我和先生是同班同學,結論是先生1人代表參加


爸爸「我們全班60個人。失聯14位,1人已殁,小學老師7(有位任學務主任),公務員6位,在國外(美、香港、大陸) 7位,自行開業4位當老闆,銀行業主管7位,其他14位.真正從事會計工作約10多位」


媽媽「22年了,真的是變化好大,還有人當知名雜誌總編。在企業的也大部份人都任高級主管了,肯努力也都有一片天」


爸爸「大學真的是訓練人生飯碗專長的唯一嗎? 並不一定,我們一個班很有指標性,從事本科系工作的才1/6左右」


媽媽「是啊~當年功課被當一大堆的同學,現在也是都很了不起~~


爸爸「選科系~有時好像只是個過程~不要差距太大~跨領域機率是很廣的~~


媽媽「女兒決定念商管學院,其實將來出路也是很多樣的」



讀大學應該選校或選系?「應以興趣為主」,萬一進了大學發現興趣改變了,還可以轉系,「跨領域」學習在21世紀越來越重要。


我一直是認同『選系不選校』,希望孩子依自己的志趣填寫志願。讀了好學校,卻沒有就業市場,那個學校名聲一點用途都沒有。但台灣主流價值流行「選校不選系」,致台大一年有將近600名學生申請轉系。


今天的「熱門」科系,可能成為明天的「冷門」,未來是跨領域學習時代。一般人認為最冷門的哲學系,但哲學教人邏輯思考人生應有的態度,是最好的基礎訓練。新的領域不斷出現,未來二、三十年工作所需的技能,往往不是大學四年所學;將來企業找人不會看你的大學成績而是看個人的修養與能力


 


然依自己的興趣『選系』沒錯,但孩子還沒念,是否真能確信這科系能教好興趣?若該校的教學品質及功能沒想像中好? 若該系所的知識與業界脫離很遠? 若畢業學長姐就業常與本科系無關? 那還要相信這科系的專業嗎?


台灣的教育體制,一個科系的好老師永遠是少數,有想上的課,仍可以旁聽完成,



從品牌加分的角度來看,台大似乎比政大來得好用。全球化的就業市場,很有可能要到島外工作(大陸),很多大陸人都只聽過台大,很多人並不知道台灣還有其它很多的好學校。


所以選校不選系,或許並不會失去自己原來的興趣,還能擁有一個較佳的品牌去起步,這會是要認真思考的一件事。


週末下午到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走走運動



















下坡要側身走  ,對膝蓋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