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的問題?


朱台翔/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34


先分辨:那是誰的問題?


森小有一個二年級的男孩,這兩個星期比較容易生氣,氣極了,還會動手打人。老師跟家長聯絡,才知道,有一陣子了,母子之間的衝突不斷。


 


小懇親的那一天,媽媽說,兩個星期前的週末,爸爸帶小傢伙去大陸,小傢伙決定穿著短褲上飛機,媽媽要他換長褲,他不願意,母子倆就已經有了一些不愉快。


 


從大陸回來後,星期一上學,出門前,他又是不要穿這個、不要穿那個,媽媽說,當時,自己的情緒也來了,兩個人又起了衝突,兒子把房門反鎖,媽媽用力地踹門,後來還把已經上班的爸爸,硬是給叫了回來。


 


媽媽說,她每天都在悔恨當中。


看來,媽媽欠的還是一個如何避免衝突的方法。我說,問題發生的那一瞬間,先不要管「我該怎麼辦?」而是先判斷「那是他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這樣的好處是,一旦開始理性地分辨「那是誰的問題?」時,就不太容易有情緒了。


 


至於,要怎麼樣分辨那是誰的問題呢?誰有實質上的損失,就是誰的問題。譬如,小傢伙去大陸不願意穿長褲,這是誰的問題?我問媽媽:「他決定穿短褲,對你來說,你有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損失?」媽媽說:「上海15度,他穿短褲,一定會感冒。」


 


我說,感冒是他的事,雖然你也可以說,他感冒了,到後來還是變成你的事,可是他的問題發生在先,如果兩個人的問題,你都要處理,也必須按照順序,先處理他的,再處理你的。處理他的問題時,句子的主詞是「你」,處理自己的問題時,句子的主詞是「我」。


 


譬如,可以跟他說,「你不想穿長褲,是不是?你會覺得不方便、不舒服是不是?」猜出他的意思說給他聽,等到要表達自己的感覺或困擾的時候,可以跟他說,「萬一你感冒生病了,我會很心疼,」或者是「我可能沒有時間帶你去看病。」


 


也就是說,如果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刻,我們先不要想該怎麼辦,而是,判斷那是誰的問題,自然,就不容易有情緒,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透過「積極聆聽」「表達我的訊息」進一步的溝通,說不定還能協助孩子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