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次貸危機


 


一看就明瞭    同學阿國博士提供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


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


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係,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


(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  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


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


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


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


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


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


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6,屬於中等偏高。


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


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


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48,總風險不變,


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舌,


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 pointsexcel spread 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


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8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


 


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


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


普通CDO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


 


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


當初是覺得普通CDO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


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裏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


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CDO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10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CDO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CDO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CDO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


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


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CDO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CDO這麼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


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


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


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Win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CDS的創新產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CDS已經為我們帶來了50億元的收益,


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CDS的,


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


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50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


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


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


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500億元。


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10%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Agencies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AAA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


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500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


但是保證金50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5000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1%時才不會虧錢,


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2006年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


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


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


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


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


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


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爆發接近成為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