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111/1/16(日)老媽職婦

母愛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親子關係終有一天要斷捨離。前陣子,好朋友來看她念大學的兒子,搭車離別前的母子擁抱許久,真是好生羡慕。

「在放手的地方,看見孩子的能力」孩子生命初生的體驗中,肌膚零距離的觸碰,母親持續在場的親密度,那是非常重要的意義。嬰兒用哭聲、肢體和語言表達需求尋求擁抱交流,來確認世界是安全的,那是生命最原初的依戀,是愛和信任的基礎。孩子長大後,反而是母親依戀孩子。總會希望成年子女至少心中掛念父母一點點,但掛念是種負荷也沈重,而且孩子也不想朝著父母想要的方向走時,父母的延伸愛總變成擔心,那已不是愛,孩子聽不太進去掛念的詞彙,當父母擔心到毫不顧忌時會變成情緒勒索。就忍著擔心、看著、等著、守護著吧,在孩子成長歲月裡想回頭時,隨時找我都還在就好了。

回想我的天使剛出生哭了半年後,從此再也不太哭,更不用抱;兒子從小愛睡覺到奶媽怕他睡不醒而退貨,所以滿2歲便只能去上幼兒園。加上孩子從小都是採獨立沒有長抱方式,孩子長大後便更鮮少擁抱。難道「獨立」和「親密」很對立? 是矛盾的?應該是我方法用錯了。

有些朋友常見面但不走心,有些朋友摯交不見卻永遠在心。總覺心理親密是情感上的,是種安全感,踏實而篤定,心理親密是孩子願意走向獨立最重要的基石。獨立不是20歲突然會的技能,是從小慢慢發展的,父母要先放擔憂的手,孩子才有機會獨立,但放手了孩子還不能獨立不能怪父母不放手。

父母正向建立心理親密又激進讓孩子獨立,深怕剪斷了他的翅膀,以後才抱怨他不會飛翔,當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時,是孩子不斷渴望的寶貴財富。此時父母應慢慢分離退出,調整關愛方式。

孩子離家後,為母的我在情感上反而變得更細膩,原本就不是100分的媽媽,更為母則強總反省孩子產生的問題是否源於幼時未貼心照顧的失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