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說話不腰疼?

111/7/30()陪伴雙親

真實長照裡,當父母走入衰老,戳破了粉紅色的孝順,沾染了瑣碎的服侍塵埃,親情光澤漸漸褪去,起而代之將是灰頭土臉的埋怨。

近日為了長輩安養長照的事,子女意見分歧,先不考慮孝順深淺多少,若單以親侍次數及時間來論,確實用「心、感受」在遠端用電話孝順的,是最沒有發言權的,平時只轉述母親的怪問題要其他人解決,或偶而責難手足夫妻。長照一事只有真的長期近身服侍過的人,才能體會那箇中情感體力的辛苦、無耐與不捨,那不是說「我剛好有空就服侍」「我有每天打電話」就是孝,而是種「即使我很累很忙都要親力服侍」的工作,連我這個隨側打雜的配角都能體認其真的不易的勞心勞力,若不是「孝」根本撐不住。只付出「看」「聽」「說」的人,真的沒法感同身受。

「孝順」絶對要盡心、盡力,但不能自不量力。

「千萬不要讓子女把人生最好的時光,用來延續卧床父母人生最痛苦的時光。父母用命在床上撐,子女用命在社會上撐。不管誰先倒,這場競賽就結束了。」,網路上有人形容5、6年級生這代是孝順最後一代、被棄養最多一代,時代不同了,真要為自己的老先規劃才符合時局啊。

印象中我們夫妻倆以前感情很好,但自從N年前開始處理公婆「老」的問題後,他總是脾氣暴躁不自覺的對我大吼,所以常常冷戰吵架,可能是一種釋放不了的壓力吧~而身為媳婦的我能體諒所以只能「忍」希望我將來是個後輩心中有智慧的長者,不讓孩子因為我而停滯他們的人生規劃,只要他們一家幸福美滿就值了。能解除心上負擔,是無價的,無法用錢計算,近年來我的觀念進步很多,從希望孩子婚前回家住,到能接受父母人生計劃中永遠有小孩,小孩計劃不一定要有父母

命階段不同,造就親子方向不同,人總要離開這世界的,若安樂死法有生之年能立法通過該有多好。真沒法,我會攢夠及存足付安養院足夠的錢,用最不煩人的方式渡過晚年,兒孫來不來探望都無所謂,不要給壓力(大部份的老人都會想在熟悉的老家善老),但因為最終結果人還是都要嚥氣離開的,啥遺憾? 那都沒意義,因為就是生命結束了,人生如此爾爾,王永慶也一樣。

幸好我娘家父母睿智,他們總說兒女怎處理,不辛苦就好。有位朋友早早就交代孩子(不管孩子屆時處境、媳婦意願)等他老了,要請外勞在家顧絶不能送安養院,也不管孩子夫妻會不會因為要養老他而離婚。但未來誰知道,東南亞經濟已起飛不會再出國當外勞,20年後外勞可能是非洲來的,他能接受嗎?

幾個字人生就講完了,人與人有啥好計較的! 「1歲出場亮相,10歲功課至上,20歲春心盪漾,30歲職場對抗,40歲身材發胖,50歲打打麻將,60歲老當益壯,70歲常常健忘,80歲搖搖晃晃,90歲迷失方向,100歲掛在牆上」~ 再風光都要離開的--珍惜現在才是要緊哦 !

長照的事,沒參與過的絕不能評斷或咎責曾付出照顧的人,固著的互動模式,傷害著家人感情,傷情且一輩子,照顧者曾N年來沒有假日、不敢出遠門、勞心勞力…。然最慘的是當所有人發言都語帶委曲與無耐時,只出意見的當事人還混然不知傷到人的理直氣壯、趾高氣揚、頤指氣使,這都源於有時能自我反省「為何所有人對我的反應會這樣反感?」「為何只有我想的和大家都不一樣?」,就能自覺,但這社會上很多人是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的且也沒有慧根反省,壓根兒沒Sence在理會別人看法的。有人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來查查這句話的源由:

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句俗語來自於先秦秦孝公和商鞅的故事。

孝公寵臣景監將商鞅(衛鞅)引薦給秦孝公,

孝公在朝殿與商鞅縱論天下治國經綸,景監作陪。

當時孝公端坐,商鞅、景監長坐(即把膝蓋跪於地雙足墊於臀下),自晨昏暢談至日暮,商鞅說到激揚處忘形於禮,起身立於殿中侃侃而談,渾然不覺。

景監長跪一日,身心俱疲,見君臣並無結束之意,遂頻頻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

商鞅並不理會,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斷,賞賜御膳而去。

席間,商鞅問景監為何頻使眼色,景監道「我跪得渾身都麻木了,酸軟如泥,你倒站著說話不腰疼

後來這句話就流傳下來了。

人站著的時候,主彎腰的肌肉和主伸腰的肌肉不斷協調用力,輪流休息,不會腰疼。現在多指「別人不設身處地替人著想,卻高談闊論」

夾雜有「人得了便宜還賣乖之意」,也喻「一個人不了解實際情況,只管口頭講述,脫離實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