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師吳寶春-- 2010年國際麵包賽世界冠軍


摘自寶瓶文化《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出身屏東內埔鄉下,因為家境貧寒,國中畢業就沒有再升學。靠著苦學,麵包師傅吳寶春,小時候最遠只到過屏東市區的鄉下小孩,雖然沒有漂亮學歷,卻靠著苦學、自學,拿下素有「烘培界奧林匹克」世界麵包大賽中第一名,還被外國麵包師傅稱為「法國麵包做得最好的人」。


吳寶春十七歲到台北當學徒前,吳寶春早年因營養不良,初到台北麵包店當學徒時只有138公分 ,手上還有數不清的燙疤,每月只休兩天、忙時一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


服兵役前,吳寶春待過三、四十家麵包店,以為該懂的都懂了,但進了部隊才發現,「聽不懂別人講的話」,思索後他發覺問題出在「沒讀書」,開始跟著大專兵學讀書。直到現在,他都還保有閱讀的習慣,「缺什麼就學什麼」。


吳寶春說很想知道麵包的最高境界在哪裡,這股力量,讓他勇往直前。對於壓力,他認為「只要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就不會害怕」。


吳寶春表示,他的父母親都是文盲;因為家境貧寒,除了大哥國中畢業繼續念士校,其他小孩最高學歷都只國中畢業。


17歲那年,同村的國中同學到台北學做麵包,問他要不要一起學。當時他對未來完全沒有想法,一心認為只要能學到一技之長,順利當上麵包師傅,將來就能成功。於是在對製作麵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糊里糊塗北上,從當個小學徒開始學起。


回想自己從麵包小學徒,到出國比賽拿下大獎的過往,吳寶春形容當兵之前,做麵包只是他的謀生之道,他只想靠麵包安身立命。當完兵之後,做麵包是他的成功階梯,他開始真正愛上麵包。


現在,他則自許為「麵包藝術家」,老麵、食材、麵粉、烤箱都是他的創作工具和素材。尤其,老麵更深深吸引他,他甚至為了研究老麵,努力自學日文和艱澀的微生物學。


2009年參加世界麵包大賽時,更不辭辛苦從台灣帶著他花了八年時間培養的老麵到法國。為了維持老麵的溫度,在法國旅館,半夜還要起床放熱水用蒸氣保持室溫,避免老麵菌種凍死。


雖然自己只有國中畢業,靠著對麵包的熱愛功成名就,擁有一片天。但正因為自己讀書少,學做麵包的過程看外文書、學電腦、微生物學更加困難,他奉勸年輕人還是要好好念書,才不會像他學得這麼辛苦。


他也以自己成功經驗,建議為人父母者,等子女的學業告一段落後,父母親就該放手讓子女自由追求興趣、自由發揮。吳寶春說,有一名女學生,從小到大學畢業功課都是班上前兩名,因為男友也是麵包師傅,後來跑去跟他學做麵包。


但女孩的母親極力反對,認為大學畢業至少可以考個穩定的公職,何必辛苦做麵包。但這名母親自看他做麵包後,觀念完全改變,不再反對。


為了準備2009年第一屆世界個人麵包大賽,吳寶春近兩年來每天苦練16個小時,從早上8時開始,幾乎每天練到晚上12時才休息,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原來的褲子褲頭都鬆了。


但他一點都不以為苦,強烈的學習慾望反而讓感覺非常棒,因為麵包早已經成為他生命一部分。吳寶春說,麵包對他來說,除了要好吃,還代表感情和幸福,每次做麵包就像在和麵包對話。


 


台灣囝仔再次在世界發光。曾以紅酒桂圓麵包獲世界麵包大賽亞軍的麵包師傅吳寶春,今天米釀荔香麵包勇奪首次舉辦的世界麵包大師個人賽冠軍,為台灣爭光。


吳寶春日前到法國參加「麵包界奧林匹亞競賽」之稱的法國「樂斯福盃麵包大」首屆麵包大師個人賽,吳寶春勇奪冠軍的消息是透過贊助吳寶春並陪同前往法國比賽的台北市「哈肯舖手感烘焙坊」總經理黃銘誠,在第1時間將好消息回報給中央社記者。


黃銘誠表示,這次大師個人賽只有17國、24人獲邀參賽,分別參加麵包、甜麵包及裝飾麵包組競賽,吳寶春參加的是麵包組大師賽。


他說,比賽規定參賽的大師必須8小時內完成傳統法國魔杖、變化型法國魔杖、三明治土司、自創麵包、國家特色麵包、小麵包等至少250個麵包,再以味道、內部組織、視覺呈現、原創性等項目品評。吳寶春雖然是最後一個上場,卻獲得評審給予最高榮譽肯定,讓中華民國國旗再次飄揚在世界麵包大賽會場上。


 


他說法國人及很多歐洲人都很喜歡荔枝的味道,但很少有機會吃到新鮮的荔枝,所以他才想到要荔枝乾、小米酒、玫瑰花三種「很台灣」的食材入餡,要讓麵包有更多可能,也實現對屏東山地門鄉小朋友的承諾,將小米酒帶向世界。


平常話少容易害羞的他,一談起麵包,像個詩人,形容的美味讓空氣中頓時充滿香甜氣味。他說,米釀荔香麵包像幅字,小米像墨汁,荔枝香是充滿力與美的頓處,花香則是優雅的筆尾,細嚼慢嘗,麵包不只有生命,也有層次與深度。


比賽的作品,也早已畫在他的腦海裡。


巴黎鐵塔上,數百隻翩翩起舞的台灣蝴蝶(米釀荔香麵包),形與味都是東西方的美妙結合。


吳寶春且已準備好下一個目標,他要挑戰日本電視冠軍。


挑戰日本人對完美的偏執,也挑戰自己的極限。


比賽新規則確實很嚴峻,即使每個人都忙得像風車一樣,但到結束時,來衛冕的日本隊因其中一位選手受傷,造成整體的延誤,超出時間八分鐘後才完成,被扣了不少分。


比賽中每一秒鐘都很重要,要好好把握。由於比賽要求製作的麵包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時間相對變少,留給失誤的空間更小。例如我要做的法國棍子麵包,一般師傅完成時間約一分三十秒,我本來最好的紀錄是三十秒,後來經過特訓,潛能被充分開發,十五秒內就能拉到位。


但困難絕不止於此。大會對於使用的麵粉型號、重量,以及出爐後的重量、數量、大小,甚至造型,都有嚴格的規定。即使你麵包做得再快,但如果形狀大小不一,造型零零落落,也是勝利無望。


而且,大會除了注重選手個人的技藝外,還注重團體間的協調與默契。我們三個人只有一個烤爐,要如何利用這唯一的烤爐來烤所有人的麵包,讓大家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各自完成負責的項目,的確是一大挑戰。


難怪這個比賽號稱「烘焙界的奧林匹克」。


情況雖然嚴峻,不過,我還是對我致勝的祕密武器──老麵有信心。我特別將花了八年的時間培養出來的老麵,不辭辛苦遠從台灣帶來法國,途中更是費心維護。為了維持其休眠時攝氏三度至零度的低溫,在飛機上我還拜託空中小姐幫我放進冰箱


到了法國旅館,為了讓菌種在二十七度的環境中發酵,我將室溫十八度的旅館當成SPA,在浴缸裡放滿熱水,以蒸氣保持溫度。半夜溫度下降,再起來換熱水,而且八小時餵一次麵粉和水,以免酵母菌餓死


 


第一道難題就是「被拿掉標籤的麵粉」,考驗你能否找到自己要用的麵粉?比賽用的烤爐我也從未使用過。還好在比賽前一天,我 向路易 先生請教了歐式烤爐的使用方法,參考前兩天的經驗,臨機應變。


這個比賽最要考驗的就是選手臨機應變的能力與意志力、耐力,因為這些是一個優秀麵包師傅的必要條件。


比賽節奏緊張,一向穩健的曹師傅這次也出了狀況。他的藝術麵包這次是做祥獅獻瑞的造型,其中背景包括一棵松樹。結果他將基座挖得太大,樹一放上去就會倒,得想辦法重新補救地基,也浪費了十幾分鐘。


在八小時的比賽過程中,我們除了偶爾喝兩口水外,沒有一個人休息或上廁所


到了最後兩小時最是難熬,連續六小時的高強度操作,我其實已經筋疲力盡,平常輕而易舉就能拿上拿下的烤盤,此時卻得用盡兩臂的力氣,才能將裝了麵糰的烤盤舉高送入烤爐。


到了最後階段,我的三種三明治實在是來不及了,趕快向隊友求救。隊友們二話不說,一起動手來幫忙做三明治。我們終於趕在時間結束前三分鐘完成所有的作品,是當天比賽四隊中第一支完成作品的隊伍。


比賽結束後,評審們以及現場的許多麵包師傅都在議論紛紛,談話中不時會冒出「台灣」的字眼,大家都在講台灣,語氣中帶著驚訝與讚嘆。


離開會場時,我又看了一眼在風中飄動的國旗,心裡很滿足,想不到像我這樣的一個小人物,也可以對國家做出一點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