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一生的猶太教育法」Home Education of Jewish  (書摘第十八章)


作者:傑弗里?布拉尼  出版日期:2006 03 31



培養耐力
猶太教育家彼尼德羅認為,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耐力訓練,是培養孩子專心的最佳方法。
有一位猶太父親曾因為孩子只愛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本根本不感興趣,而使用耐力訓練這種方法:


有一天,我拿了一個沙漏告訴孩子,這是一個古代的計時器,也就是古代的鐘錶,當裡面的沙子全部都漏下去時,正好是三分鐘。我的孩子很想玩這個沙漏。


 


我告訴他,你如果想玩,就和爸爸一起看書,每次三分鐘。


孩子高興地答應了,並靜靜地坐下來聽我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專心,而是一直在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鐘一到,他便跑出去玩。


我沒有氣餒,決定多試幾次。幾次之後,孩子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雖然說好是三分鐘,但三分鐘之後,由於故事情節吸引人,他要求延長時間。但是我堅持三分鐘的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他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在上面這個例子裡,父親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訓練,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也就是透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他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某一對象,而時間一久之後,孩子自然養成習慣,提高了他的注意力和自制力。



猶太教育家認為,三分鐘的時間正好適合孩子集中注意力,三分鐘之後立即打住,既可以讓孩子覺得父母守信,同時也利於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當然,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試了 一兩 次之後,覺得沒有效果就放棄。


其實,在培養孩子耐心的同時,也是在考驗父母的耐心。


 


 


保護孩子的天性
拉比猶大說道:「遊戲和探索未知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扼殺了孩子此一部分的生活,硬逼他要按照父母所奉行的模式去成長,往往會適得其反。」

許多父母只知道給孩子硬性地灌輸各種知識,不懂得陶冶孩子的性情,
認為孩子現在苦一點,都是為了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物理學家海克小時候很喜歡動手做各種有趣的小實驗,他的父母為此而替他空出一間房間當做他的實驗室。


在一次實驗中,海克不小心引起大火,他嚇得逃出家門,不敢見父母。


海克的父母找到海克,慈愛地告訴他:「為了研究科學,你就是把房子全拆了,把田地全毀了,我們也不會埋怨你。」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成為了海克奮鬥的巨大動力。



十九世紀數學家麥克斯韋八歲時,父母要他畫靜物寫生,結果他把菊花畫成了幾何圖形。父母發現孩子有優異的數學天賦,於是決定用心教導他代數和幾何。


麥克斯韋很快在數學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才華,十五歲就寫出令教授吃驚的論文。


天性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難以泯滅的。孩子純真的天性需要父母發掘,適當引導,並熱情鼓勵,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表現出驚人的成績。


很多父母並非順應孩子的天性與愛好,而是一味地壓抑、拒絕孩子的要求,結果必然是扼殺孩子的創造力,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並激化矛盾。


假如父母不顧孩子的需要,隨意扭曲孩子的天性,不但會浪費孩子的生命,還會直接損害他的生活。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扭曲孩子的性格,否則多半會造成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媽 的頭像
    B媽

    B媽Letting Go孩子放手飛~

    B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